1月14日,山东大学(威海)山海望乡调研团来到了此次社会实践的目的地——河北省濮阳县徐镇镇。初入徐镇镇,它的风貌颠覆了我对传统农村的刻板印象,现代化的建筑和农耕机器,道路地面虽然比不上城市的柏油路面,但是也十分地平坦。这似乎与我想象中的贫困县并不一样。
在这一天,山海望乡调研团安排了参加村县会议、走访党员干部、整理资料等等工作。其中,在整理资料的时候,有两份资料让我印象深刻。
第一份是“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培训对象申报表”,申报人的年龄都是50岁左右的农民,他们有的是党员干部,有的只是普通群众。我采访了他们当中的代表,他是王定村的副镇长李胜。他告诉我,徐镇镇和王定村之所以能够有今天这样的现代化面貌,离不开每一个村民的无私奉献。李胜说,2016年时,王定村仍然是一副百废待兴的局面,整体经济发展状况落后,王定村80多户贫困户1400多人中,就有278人属于贫困,贫困发生率高达百分之二十。
(图为“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培训对象申报表”。 李方政 摄)为了跟上国家城乡一体化的战略方针,李胜认为“人定胜天”,唯有靠村民自己的力量才能够走出一条致富之路。村庄最核心的力量是每一位村民,在我国农业大国的背景下,农民素质的提高极大程度地影响着乡村脱贫致富的效率。因此李胜当时就决定要从人才培养方面入手,将原本年轻劳动力外流的劣势转化为优势,也就是提供村中的每一位农民学习专业技能的机会,因此才有了这许多张“高龄”的对象申报表。
而为了让这些高龄的学生们能够安心地学习,不去担心生计问题,李胜也下了一番苦功夫。3年来,除了坚持对劳动力开展技能培训之外,李胜还坚持为村民们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同时基层政府和基层党组织也在3年内不间断地提供部分资金帮助其载入医疗、社会保险,并且提供一些社会公益岗位供农民们有力可施。正是这样3年日复一日地坚守,日复一日地耕耘,每一位农民才收获了属于自己的梦想果实,也让徐镇镇和王定村在这片沃土上蓬勃发展。从李胜身上,我看到的不仅仅是他的执着奋斗,更是每一个濮阳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震撼于人民的伟大力量。
当然,乡村脱贫既离不开每一位村民的共同付出,更离不开国家对乡村扶贫这一重大社会经济民生问题的大力扶持。乡村振兴战略是响应新时代下决胜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而提出的。在另外一份资料里,我看到了国家的大政方针在徐镇镇这样一个小小的并不起眼的村庄里的精准落实与实施。
在另外一份资料当中,出现了两个词汇:“扶贫就业点”与“光伏扶贫发电站收益分配计划”。这两个词汇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是国家对于像徐镇镇和王定村这样的贫困村所实施的扶持政策。在这两份合同里,所有有关农民的利益都写得十分详尽,我还注意到一点,在一些话语的表达上,尽量通俗易懂,能够让这些白纸黑字真真正正地以具象的面貌让农民能够理解到国家的惠民政策。当我询问到这份合同的相关事宜时,李副镇长泪目了:“感谢国家,真的感谢国家。”
(图为“濮阳县村级小型光伏扶贫电站收益分配协议”。 李方政 摄)是啊,感谢国家,朴实而又真挚的感恩使我的内心也深深地受到了触动。为什么濮阳人能够在之前的脱贫攻坚战中咬牙坚持下来?又是为什么濮阳人会对未来的奋斗路保持着如此热诚的盼望?这一切的根源其实都来自中国的日益富强,根植于中华民族血脉中顽强的生命基因鼓舞着每一个脱贫农村人敢于执着坚守,因为总会有“守得云开见月明”的那一天。
青春正有时,加油向未来。乡村振兴从来都不是一个完成时,而是一个进行时。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变迁,乡村振兴的标准也会越来越高,人民群众对于生活水平的要求也会越来越多样,脱贫致富仅仅只是乡村振兴的第一步,如何能够在接下来的振兴路上一马平川、乘风破浪、披荆斩棘,则需要每一位村民、每一位外来支援者以及每一份国家的扶贫政策的共同推动,在回去的路上,我们和几位村民干部一起结伴而行,他们说,现在有越来越多像我们这样的大学生肯“回头看”。其实,农村是我们在前行路上无心遗失的珍宝,“回头看”其实也是“向前看”,我们见证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理念的变革创新,我们看到了农村蕴含的无限生机和经济推动力,我们也在展望着已经脱贫致富农村能够在未来攻坚克难,进一步发挥内生力量,为村民带来更好的生活,也为中国带来更坚实的发展基础!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5593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