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门笺,落门笺,落到地上都是钱”。一句民谣映出美好的百姓追求,诵出浓厚的乡土气息。为深入了解过门笺手工艺,1月13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筑梦行远实践团走进山东省日照市莒县,组织调查大柏林村过门笺手工艺,进一步分析过门笺和剪纸艺术的发展现状,致力于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提供可行建议。
经过三个小时的车程,实践队抵达大柏林村。成员们首先拜访了大柏林村村委书记。书记对实践团全体表示衷心欢迎,积极配合实践团的调研活动,拿出几套过门笺为成员做简单介绍。通过介绍,成员进一步了解过门笺的基本知识,并得知莒县过门笺于2007年被列入第一批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为更好地发展过门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莒县建立专门博物馆供游客观赏。书记带领实践团走进博物馆,深入学习过门笺文化。每年进入农历腊月,莒县的老百姓就开始忙活制作过门笺,每门每窗所挂多为五张或六张,每张一色,紫色位于最前,取“紫气东来”之意。过门笺作为劳动人民庆祝新年的一种吉祥物,其中的文字朴实、情感真挚。“万事如意”、“万象更新”、“福禄寿禧”、“五谷丰登”和“六畜兴旺”等都充满乡土气息,生动地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此外,书记介绍道,现如今村中已成立专门的合作社,负责过门笺的制作与发展,积极打开销售市场,完成文化与经济的真正融合,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扬与传承。
实践团与大柏林村村委书记对过门笺的传承与保护达成共识:文化传承不只是少数人的任务,只有让更多的人了解过门笺、关注过门笺,过门笺文化的保护、传承之路才能走得更远。无论是使其与经济发展结合还是扩大宣传乃至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最终目的都是让传统文化走进当代社会。当非遗走近当代青年,失落民间文化就增添新传承;当代青年走近非遗,青春活力就获得历史滋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5561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近日,武汉东湖学院的学生们在非遗传承方面展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创造力。他们利用数字藏品的形式,致力于发展汉剧品牌文化,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作为一所重视文化传统……
杨寒 武汉东湖学院法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查看全文 >>
近日,武汉东湖学院的学子们积极参与非遗传承工作,通过努力打造汉剧专属IP,促进多元销售,推动汉剧品牌文化的发展。据了解,汉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
杨寒 武汉东湖学院法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查看全文 >>
近日,武汉东湖学院的一群学子成立汉剧创新团队,该团队通过深入研究和创新实践,成功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汉剧的传承与发展,打造出一系列汉剧专属IP,并通过多元销售模式,有效促进了汉剧……
杨寒 武汉东湖学院文法学院查看全文 >>
近日,武汉东湖学院“一支独秀”创新实践队在非遗传承领域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创新与活力。他们积极参与汉绣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倡导文化自信,助力打造汉绣专属IP,推动多元销售,促进……
杨寒 武汉东湖学院法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查看全文 >>
大学生网报孝昌7月19日电(通讯员杨寒)为进一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武汉东湖学院“为艾方兴”暑期社会实践队近日踏上了赴孝昌县经济开发区关王小学的旅程,积极开展关爱教育实践活……
杨寒 武汉东湖学院文法学院查看全文 >>
大学生网报孝昌7月14日电(通讯员杨寒)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情况,于2023年7月5日,武汉东湖学院“为艾方兴”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孝昌县经济开发区关王小学,积极展开关爱教育实践……
杨寒 武汉东湖学院文法学院查看全文 >>
2023年7月5日,武汉东湖学院“为艾方兴”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孝昌县经济开发区关王小学,开展一项旨在关爱留守儿童的美育帮扶实践活动。通过一堂精心设计的硬笔教学课,团队成员不仅传授了……
杨寒 武汉东湖学院文法学院查看全文 >>
大学生网报孝昌7月6日电(通讯员杨寒)为深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情况,2023年7月5日,武汉东湖学院“为艾方兴”暑期社会实践队赴孝昌县经济开发区关王小学积极开展关爱教育实践活动,以留守儿……
杨寒 武汉东湖学院文法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