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微爱公益协会灌南分队来到灌南农耕博物馆。在农耕文化展示馆里,志愿者同学们认真学习农耕器具及农耕文化知识,了解我国悠久的农耕历史。
作为一个有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农耕文明仿佛贯穿了中国文化的始终。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凝聚了古代中国人的智慧。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铁犁牛耕的时代也一去不复返,机械化耕种给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农业得到了更为迅速的发展。然而这一立国之本,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逐渐被人遗忘。学习是为了更好的传承,许许多多的非物质文化的消逝应该给予我们警示。学习农耕文化和体验农事让我们更好的铭记和传承。知道并了解我们每日所吃所用是从何而来。在中华农耕文化中感受劳动之美、拓宽视野,增强实践能力,体验美丽乡村的自然与人文环境。
中华农耕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劳作中所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蕴含着劳动的奋斗之美、和谐之美,是新时代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资源。古语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从采集、渔猎,到农耕种植,华夏先民在漫长的农耕时代所开展的农业劳动,无不体现着人们对劳动美、奋斗美的追求。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不常见的一些农具:铲、耒、锄、刀、镰等传统耕作器具,在工作人员的解说下我们认识了这各式各样的农具,不经感叹古人的智慧。
农耕活动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发展和延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绵廷不断的历史长河中,炎黄子孙植五谷、饲六畜、农桑并举,耕织结合,开成了渔樵耕读,富国利民的优良传统,创造了上下五千年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奠定了万代基业。在以传统耕作方式作为载体的农耕文明中,所蕴含着的文化基因仍需要我们传承和继承。因此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负起责任弘扬传统文化义不容辞,走进农耕文化博物馆去感受农耕劳动蕴含的美。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5560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不是"花瓶",做"实力派"园艺价值叶大荫浓,干皮光滑,适应性强,各地广为栽培,为优良是世界著名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又因其对多种有毒气体抗性较强,并能吸收有害气体,对夏季降温、滞尘……
Komoraby 南京师范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盛夏傍晚,绿荫掩映。郑大工学院老校区外,抬头一片法桐遮盖的绿荫,脚下铺满黄色绒绒的果毛——这便是郑州老城区的样貌。作为一种优雅而不过时的行道植物,人们对法桐的热衷与无奈总是……
Komoraby 南京师范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飞絮是法国梧桐在特定时间内的一种生态学习性,是它在释放种子进行繁育。在果毛脱落的同时,新生的雄花序也会散落一定量的花粉。如果气温偏暖,部分悬铃木果球就会提前开裂,大风一吹,……
Komoraby 南京师范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法国梧桐成年植株在初夏时期会大量开花结果,球果开裂会产生大量的梧桐果毛,这种果毛称为梧桐絮。据统计,一株成年梧桐树每年可产生200-400个梧桐球果,每个梧桐球果大约产生200万-500万根果……
Komoraby 南京师范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法国梧桐成年植株在初夏时期会大量开花结果,球果开裂会产生大量的梧桐果毛,这种果毛称为梧桐絮。据统计,一株成年梧桐树每年可产生200-400个梧桐球果,每个梧桐球果大约产生200万-500万根果……
Komoraby 南京师范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近年来各大城市的中,由绿植引发的问题广受关注,城市居民也倍受困扰。除了出行等生活上的困扰,“绿色过敏”也是一大难题。过敏性疾病人群正从稀少到增多,尤其是在青少年发病率越来越……
Komoraby 南京师范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在2021年暑假期间,南京师范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的絮翩跹社会实践小分队就南京等市关于法国梧桐絮的治理与研究问题展开调查。在完成调研后,回望过程,我们团队总结如下:文献采访,弥……
Komoraby 南京师范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自2021年6月10日确定选题,小组投入大量精力到搜寻信息中去。首先第一步是联系导师,经过官网研究方向搜寻、联系相关院系同学推荐导师等的步骤后,最终确定联系环境院陈赟老师成为我们本次……
Komoraby 南京师范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