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财经大学实践团队桃花坞里读版画,传古刻今
10月25日,南京财经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庄唯老师带着非遗视角下“姑苏版”版画抢救性整理与数字化再现实践研究团队成员,一齐来到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进行桃花坞年画调研。
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起源于明朝,至今已有35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清雍正、乾隆时期,是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全盛期,又称姑苏版画。过去每逢春节,苏州家家户户都会贴上一幅桃花坞的年画。随着时代变迁,贴年画的民俗在江南渐渐消亡,传统木刻年画的制作工艺也逐渐凋敝。
2001年,为了抢救日益凋敝的桃花坞木刻年画,苏州市市政府将桃花坞木刻年画社划归入苏州工艺美院,并成立桃花坞年画研究所。学院聘用国家级传承人房志达、江苏省级传承人叶宝芬,开设年画研修班,遴选有意于非遗传承的学生加以培养。近20年来,培养了十多位青年传承人。2018年12月,房志达老先生溘然辞世。青年传承人们直接被推到非遗传承的一线。
图为正在刻版 “大师兄”孙一波
正在接受采访的青年传人伏祥鹏
本次实践团采访的便是参加桃花坞木版年画第四期研修班的传人伏祥鹏。采访中我们了解到木刻年画的生存现状与传承。近几十年来,现代印刷技术进步,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都让木刻年画市场急剧萎缩。从曾经父子相承的手工作坊到先现如今的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以非遗保护机制体制与学科专业培养模式的桃花坞木刻年画社。桃花坞年画的发展模式也在与时俱进。正如师傅房志达曾说过的“只有不忘传统,迎合时代需求和市场变化,才能使非遗更地好走上复兴之路。”
图为伏祥鹏正在介绍版画印刷工具(棕擦)
在关于桃花坞木刻年画数字化方面的呈现时,伏祥鹏着重提到一件《唯我国风》的动漫年画作品,风格完全不同以往的桃花坞木版年画。这是传承人房志达带领包括在内的5个新生代弟子全手工雕刻印制完成,为传统年画赋予时代审美及现代观念。
图为《唯我国风》
图为采用数字技术的桃花坞年画《一团和气》
青年年画传承人不仅继承了传统的手工绘画、雕版和印刷技艺,而且丰富和拓展了传统木版年画的题材和视觉表现形式,甚至在尝试与科技结合,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年画技艺的人机交互体验,让传统的年画面貌在新时代焕然一新。
(通讯员 沈桐瑶)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4667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