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有坚持一生的事业绝非易事,普通大众大多可能60岁以后会去颐养天年。随着身体机能的退化,工作的激情褪减,人们眼中的“退休”对于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说不足为奇。而79岁彭南京的是石堤村百姓中不同寻常的一位,至今仍旧为茅古斯舞的传承努力。
七岁从师父亲,扎根缘于喜爱。“我性格活泼,从小就爱唱爱跳”彭南京看父亲练习茅古斯舞,于是想跟着父亲学习。在他百般央求之下,父亲带着他学习。风雨无阻,穿着茅草编织的鞋子,他也常常在自家的小院子里跳舞。文革时因“破四旧”观念茅古斯舞表演停滞一段时期。去部队当兵5年,他也没有表演。而后回村任教,他又演起了茅古斯舞。独自一人去寻找当时表演的老师,挨家挨户地拜访,最终将茅古斯舞的原貌几近还原。“我的父亲告诉我,这是祖先留下的东西。”几近70年的风雨变迁,彭南京始终没有敢忘了本。
茅古斯舞于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非遗物质遗产。以前没有政府的支持,表演的日子过得很艰难。茅古斯舞表演需要特殊的表演道具,身上穿的、头上带的,都需要手工完成。石堤村茅古斯舞为了保持原汁原味,始终使用棕树皮。制作一套服装需要5-6张棕树皮、打猎棒等其他物品。全神贯注地做需要耗时一整天。舞蹈表演半个月鞋子就可能被磨破、用线缝制的衣服就可能破裂。没有任何收入,很多的百姓也就提不起来劲儿,年轻人多外出打工。凭着满腔热血的彭南京想要把舞蹈继续传承下去,为了缓解乡亲们的资金困难,他也会私下里给乡亲们垫钱。“作为领导者。主要是要把队员的事放在第一位。”他是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无数人为他竖起大拇指。冬天表演茅古斯舞,哪怕是室外,也不能多穿衣服。提一壶白酒,带着队员喝上两口,冷风中喊着号子,再苦,也不能破了舞蹈表演的规矩。
随着非遗文化遗产备受关注,茅古斯舞逐渐搬上荧幕。08年7月22日北京奥运会,茅古斯舞被选入开幕式表演,彭南京从深山中走出,身着棕榈衣让世界们看到了湘西土家族文化。一时之间卷起“茅古斯舞”热潮,众多媒体前来采访。彭南京老人乐此不疲,即便是因表演路途颠簸晕倒,他也从没放弃茅古斯舞的表演。“你们好不容易来一次,要多了解我们土家族的文化才好。”不管是媒体还是个人团体前来采访,彭南京老人知无不言。现在村里有了专门表演的队伍,她们多多次参加县里和乡镇举办的大型文化活动,近几年来配合文化产业开发,演出更为频繁。参演的张家界景区表演《魅力湘西》受到广泛好评。
2005年12月26日,彭南京评为“全县优秀民间艺人”,受了到县委、县政府表彰。2007年3月14日,彭南京被湘西州人民政府授予“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传承人”称号,2007年4月,被龙山县人民政府授予“龙山县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传承人”称号。2012年12月,被国家部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茅古斯舞代表性传承人。
近几年参加的活动不计其数,只要一穿上茅古斯舞的表演服装,彭南京立刻精神抖擞。
想在有生之年将茅古斯舞发扬光大这是老人一辈子的心愿。儿子彭小金怕父亲年事已高身体劳累,忧心忡忡,于是辞去广州的工作回家陪伴父亲。“没事的,我还能演。”即便国家没有要求传承人将茅古斯舞继续传承,他也会用尽全力。传承茅古斯舞对他来说,不仅仅责任,更是热爱。
七旬老人走三个多小时亲自带着我们去看土家族的酉水河,迎着太阳还会试着奔跑,老人心永不老。
“我的孙儿看着我他也手舞足蹈,还没长大肯定也就学会了!”彭南京笑得合不拢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4491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