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队员们采访董事长刘松林时,提问道,“您觉得在日新月异的科技改革过程中,这个制锣的手工艺会不会失传,也就是完全被机器所取代?”刘松林答,“这个肯定不会,现在政府对非遗保护非常重视,给予了政策保护、资金扶持,我们的锣鼓产业也是蒸蒸日上,况且,制锣过程中最后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定音,是机器无法取代的,一般学徒学习2年可以陪同操作炼铜,3到4年可以上去独自操作,学习15年才可以进行定音,定音是需要熟练度和经验的,这是机器无法代替的。”
“这是曾庆红副主席曾在我们厂敲过的锣,然后就以锣鼓命名了我们上川口村,也就有了现如今的锣鼓村和锣鼓一条街。”
图为国家副主席曾庆红敲过的铜锣。中国青年网 龚旭 摄
队员们从刘松林口中得知,几十年前,村民炼铁需要用棒槌反复捶打,现如今,工业化的厂房通过使用空气锤和摩擦压力机,提高了制锣效率,还降低了受伤的可能性;从前,锣鼓村家家铸锣造鼓,粉尘和噪音给村民们带来了不少困扰,现在制锣鼓都集中在锣鼓产业园区,离村庄较远,村民的生活舒适度大大提升;村民中有部分是为了养家糊口,而传承这门技艺,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主动学习这门技艺,并且想将这门技艺继续流传下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4449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