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嫄,原为炎帝后代有邰氏的女儿,后来成为黄帝曾孙帝喾的元妃,姜嫄踩巨人足迹而生下后稷,后稷教人务农,成为中国的农耕始祖,也是周人的祖先,人们尊称后稷为“农神”,尊称他母亲姜嫄为“姜嫄圣母”。每年的正月二十三到二十五就到了姜嫄村的大日子,姜嫄庙会,届时都要举办姜嫄圣母祭祀大典,周围八社十六村都会带着特色节目前来,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多彩。相传这个庙会同古祠一样,亦是从古迄今一直相沿不废。2011年6月,姜嫄庙会入选“陕西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姜嫄庙会历史悠久,它所承载的姜嫄文化渊源流长,值得我们钩沉辑佚,寻根溯源,去探寻这一文化的渊源及其演化过程。因此,7月12号,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启为创新团队寻着姜嫄的足迹来到美丽的姜嫄村,去探寻古老的姜嫄文化。
7月12日早上9点,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启为创新团队便马不停蹄地来到杨凌区武功镇后稷教稼台,教稼台是全国唯一地一处古农业名胜古迹,被誉为关内四大名台之首,也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国农业地发祥之地。教稼台为覆斗形,古朴典雅,别具一格,辟四门洞。门口便是农神后稷的石雕,衣着朴素,面带微笑,右手拿镰刀,左手捧着丰收的麦穗,似在向炎黄子孙们讲解着耕种的技艺。后稷教稼台,顾名思义就是农耕文化的讲台,谷神后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领讲农学的老师。
进入教稼台,映入眼帘的石碑便是农民们在辛勤耕种的石碑,立在旁边的石碑上写着“振我中华”,石壁上悬挂的都是甲骨文雕刻而成的文书,以及古人用于耕种的器具:小簸箕,木梨,石犁,斛等等,木具制作精美,经久不坏,处处彰显古人的智慧。
中午11点,队员们来到了武功镇城隍庙,在前一天联系好的讲解员的带领下来到了大殿山门殿,穿过山门殿时,讲解员说道:“现在我们穿过的是山门殿,山门殿是会客之处,两侧各有小门,在古代呢,是非常森严的,只有帝王将相才能从正门通过。”
听到这儿,队员们都开心的笑了,仿佛自己此刻也是地位不凡的帝王将相。“大家都知道晨钟暮鼓,但在城隍庙是晨鼓暮钟,为什么呢?因为城隍神是在夜里办公的。”新颖的神话故事,镀金的大殿,墙顶彩绘的四爪金龙,越发的彰显城隍神的尊贵地位。
队员们挥手作别了讲解员,离开了城隍庙,经过半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漫步在山间田野,最终来到了坐落在山顶的姜嫄墓,墓地中高,两旁垂供如翼,故称 “飞凤穴”。其墓冢面朝东方,墓前有清代砖雕牌楼一座,正面顶额书“姜嫄圣母墓”五个大字, 牌坊匾额字迹漫漶,两边对联已不见。左右对联上方横额分别镌刻:“厥初生民”,“炎黄巨尊”。左右楹联镌刻:“履帝武敏周人生,亘古高冢志邰城”。背面顶额匾额上书“母仪邰城”,左右对联为:“益稷三章漆永明”,“大雅一歌山川秀”。墓前一只大脚印最为显眼,传说姜嫄走过巨人的脚印,便怀孕生下农神后稷,这便是那巨人之迹。相传武功镇女人履迹可求子嗣,男人履迹可保平安,小孩履迹可中状元,老人履迹可养天年。队员们听闻这个传说也是笑开了花,个个跑到巨人足迹上面,来回履迹。
居高临下俯瞰武功镇全景尽收眼底,极目远眺,漆水映带,蜿蜒于郁郁葱葱的林木、花草、庄稼之间,时隐时现,飘忽不定。绿野村南建有祭坛,每当农历腊月初八,人们就在这里举行祭拜仪式,墓前的坡地也被称为“腊祭坡”。此俗一直延续至今,虽不举行大型活动,但是十里八乡的民众,来墓前祭奠的人络绎不绝。姜嫄传说神秘的面纱终被启为队员成功揭开。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4407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