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宋肖毅)在中央及各级政府对于建设与充实乡村文化公共空间的高度重视下,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乡间绘梦”调研团以农民画为切入点,以日照市东林子头村为主要调研地点,探究日照市三大特色之一的农民画的发展对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发展的影响,并探究农民画融入文化空间的积极方式。
寻画迷途,忘路之远近
7月15日,调研小组以涛雒镇东林子头村(原日照农民画乡)为调研中心展开实地调研。在实地调研中队员们才得知,原东林子头村已于两年前拆迁,原村址现在是一家大型重工业企业的厂房,原农民画资源已被破坏,早无往昔的丰富与精彩,更无法作为调研材料。在队长张敬的领导下,队员们前往周边村子了解情况,并从涛雒镇政府处获得相关信息。随后,调研团集体前往涛雒镇东林子头村社区开展调研。
终达桃源,深惑其不知
由于道路规划不清,调研团到达东林子头社区时已是正午,在室外的只有三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远远不能满足调研要求。原计划为上门发放问卷或者采访,但村民现居住地为楼房,队员们不方便打扰,即在小区的公共区域与少数村民进行交谈,获取信息。在与几位老人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 ,社区中的居民大多为孤寡老人,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听力也不好。 由于临沂与日照在地理位置上相近,语言相通,为了打破僵局,队长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转变原访谈模式将队员中的三位临沂人作为主要访谈小队方便与村民交流,其他队员则负责摄影记录、问卷发放等工作。烈日炎炎调研队员们汗如雨下,但是没有任何一人休息喊累,调研工作在队长的带领下,有序进行着。
切体实察,明物之所然
访谈调研结束后,在与队员的交流中对一位老者的访谈记录尤为突出,他说:“农民画这个东西是上一任村支书搞的,搬了村早就没了,而且现在的书记人家不愿意搞这个,问都不带问的,那谁还画它啊。”在这位老者的言语之中我们大概了解了该村农民画的现状,它现在是无人问津,无人感兴趣,挣不到钱而且上头也不管。这位老者反应的现实状况,队员们也在其他访谈对象口中收获了类似的观点。但是,在今年的新闻报道中,我们还看到了很多关于农民画资源的展示,但这样的现实与新闻报道中的内容相悖,故队员们对此存有很大疑虑,并将问题进行详细的记录,以备后续的深入调查。
调研小队利用五个小时的时间走访了日照市涛雒镇、涛雒镇东林子头村、王家村、李家村等,村中随处可见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语,还有不少的标语是用农民画的素材。在于村民的交流中,队员们发现市民普遍知晓东林子头村的农民画,但并不清楚农民画对于自己所在村庄的发展,对于村民的文化生活,对于提高村民的政治素养有什么具体的作用
以画为名,追溯其本源
为了获得更为有效的农民画发展细节,队员还与日照市农民画家乔诺女士取得联系,由于当天乔诺美校有考级任务,所以只与乔诺女士进行了简单的交流,单从谈话中我们也收获不少,乔诺女士说:“现在的农民画没有那几年发展得好了,我这里主要就是办个学校给孩子们学习一些美术绘画的本领,至于给乡村中其他的村民我感觉就是影响不是很大,在涛雒镇那里发展的还不错,你们可以去看看。”后经乔诺女士推荐,队员们又与秦楼街道的文化站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希望得到关于农民画在乡村文化建设上作用的资料,但是文化站的工作人员反应,在乡村建设上秦楼街道并没有显著成绩,故并未得到与调研主题相关的有效信息。
图为调研成员与村民交谈
实践证明,事实需要人们用双脚实地探索,而不是一味地相信权威。调研过程中,队员们遇到了很多突发事件,在面临突发事件时,调研小队的成员丝毫没有胆怯和退缩,彰显了曲园学子积极而沉稳的实践精神和优秀的实践能力,同时,本次针对调研所遇到的问题,调研队员也认真地做了分析研究,也将成为今后实践的经验总结,为以后的实践打下深厚的基础。
图为调研成员与村支书合影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4193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