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寻求非遗传承的新动力,探究农村致富的新模式,7月28日,安庆师范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姜香满铜都”调研小分队的五位志愿者来到了铜陵市天门镇的白姜生产基地进行调研。
据情况了解,白姜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时期,铜陵的白姜已经开始种植,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铜陵白姜是稀有的地方优良品种,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良好的丰产性、优良的品质和独特的使用价值,是铜陵“八宝”之一,早在北宋时期就被列为贡品。2009年,铜陵白姜被国家质监总局核准为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2年,又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7年6月,农业农村部公布了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安徽铜陵白姜生产系统光荣入榜。可是,随着时代的变迁,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的影响力变得越来越薄弱,而遗产本身将逐步走向灭亡。调研小队想针对此情况进行研究分析。
调研队进入白姜文化园,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工厂式建筑,虽谈不上宏伟,却是那样的特别,志愿者中孙某谈起:“只有这朴素的白色建筑,才能完成井然有序的工作任务吧。”话却不假,往往最简单的东西,却能达到最值得期待的效果,志愿者们所探访的或许只是一所建筑,但是,他们所见识的却是能够传承下去的力量。这种潜在的力量,自古就有了。
经过多年风霜的沉淀与洗礼,白姜的文化底蕴已经越来越根深蒂固,制作白姜的过程“选姜-去皮-腌制-晾晒-配料-装罐”,都是根据一系列严谨的工作流程进行的。姜厂负责人告诉我们,铜陵白姜文化的传承当代人必不可少,我们不仅要做到工作上的严谨,还要实现让更多人认识白姜,了解白姜。这让我想起了,一个“终其一生,只为白姜”的匠人——朱泽润。他日复一日在占地面积不到10平方米的姜阁工作,总是用细心复杂的手法做着自己熟悉的流程。他正是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普通姜农的传承精神,体现了他对铜陵白姜的坚守精神。回到姜厂的场景,姜厂大妈们每个人戴上必备的装备,耐心的给白姜去皮,这不仅仅是为了应付生活,更多的难道不也是一种对白姜文化的传承吗?
参观完白姜生产基地后,“姜香满铜都”调研小分队的志愿者成员们开始着手查阅资料,总结调研情况,对文化的传承展开讨论,总结一系列有关继承的方式。文化的传承需要人力,需要督促,需要非物质渗透。只有从精神上改变,才会使文化被记住,才会使文化得到传承。“智慧是知识凝结的宝石,文化是智慧放出的异彩”,唯有用上自己独特的智慧,采取措施,付诸行动,才能散发出美丽的异彩。大家应该了解到,文化的堕落是由于人性的懒惰与遗弃,而对文化的尊重与重视,才会使文化得到传承与发展。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4179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