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民族文化保护机制,继承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也为满足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助力精准扶贫,文化扶志、党建共建,引领致富目的。7月15日10时,四川农业大学法学院牧雪小分队开启了实践调研活动,来到西昌彝族毕摩集中地,就毕摩文化现存状况、毕摩生活现状、毕摩文化历史渊源、未来前景等众多问题展开采访、询问、调查。
一、发展陷困境,未来可期待
毕摩文化是彝族人文化的核心,是每个彝族人的精神依托,也是民族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但却面临着令人担忧的发展现状。“毕摩文化面临后继无人之势,人们不像以前那么了解和重视,形式和程序被大大简化,失去了最精华和本质的部分……”五十岁的彝族毕摩俄比尔惹向团队成员娓娓道来。俄比尔惹不仅是学识渊博的毕摩,也兼任德高望重的彝族民间调解员——德古。从他对毕摩文化发展现状的描述中,毕摩文化现状存在诸多问题,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但与此同时,随着国家不断推行民族文化保护政策,彝族毕摩文化面临的困境引起了当地政府和民众一定程度的关注。
二、内容涉猎广泛,文字传承悠久
“彝族毕摩文化涉猎的范围十分的广泛,包含着天文历法……”四十四岁的彝族毕摩土比支拉向团队成员讲述着自己对毕摩文化的所知所感。土比支拉热衷于彝族毕摩文化的深入探究和持续学习,他对于彝族毕摩文化有自己专属的独特见解和总结。他对毕摩文化的全面讲述,不仅体现着他对于毕摩文化的热爱,还展现了毕摩文化的博大精深、形式多样。 下午13时牧雪团队从毕摩集中地辗转到凉山奴隶博物馆,在博物馆管理员极木阿龙的带领下参观了奴隶博物馆,对彝族历史文化发展有了一个更加全面深入地认识:从彝文骨筒到彝文木牍、竹筒,再到如今的纸质文字,无不体现着彝文传承的悠久历史。
三、文化促进步,机制待健全
习总书记说“各族干部都要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向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毕摩文化作为彝族文化的灵魂之躯,在民族团结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文化枢纽作用。并且传承各个民族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可以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从而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因此,为积极响应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顺应新时代文化强国战略,深入探究彝族毕摩文化保护机制,牧雪团队仍在持续进行中。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4116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