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宁德9月6日电(通讯员 何甄盈)7月25日,为进一步了解畲族文化精髓,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技忆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前往半月里景区参观畲族博物馆,并对畲族民间博物馆馆长雷其松进行采访。

图为航拍镜头下的半月里景区。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周启智 摄
采访伊始,畲族婚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馆长雷其松为我们详细地介绍了畲族婚礼习俗,并在博物馆内通过短视频的形式进行补充。与其他民族婚礼相比,畲族有独特的风俗,如“比肚才”、“脱鞋礼”、“喝宝塔茶”、“男拜女不拜”等,一系列复杂的习俗背后,是畲族文化多年的累积。“哭嫁”是新娘出嫁之前在娘家与母亲一起哭足三天三日,以此表达对娘家的不舍;“梳礼”是通过发髻样式的变化,表达女性由少女到已婚妇女的转变。

图为雷其松馆长为队员们讲解畲族婚俗文化。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周启智 摄

图为队员们正在观看博物馆内介绍畲族婚俗文化的纪录片。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周启智 摄
随后,雷其松向我们讲述了半月里古建筑保护的发展进程。清末民国时期,畲族文化逐渐汉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畲族人民对本民族文化和文物保护意识淡薄,因此,建筑保护之路尤为艰难。1989-2004年间,雷其松保护古村落存在两大困难,一为部分村民已有拆掉古建筑的打算,二为半月里村的封闭性造成了交通与用电的困难。而2004年副省长的实地考察给半月里村的状况带来了转机。如今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曾经面对着被当地人拆除的命运,幸亏雷其松的长远见识以及政府政策的及时出现,让半月里的古建筑保留下来。由“国家级传统村落”到“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政府不断加大对其日常维护的资金支持,也让其渐渐地广为人知。

图为悬挂在博物馆墙上,雷其松馆长收集、整理出的畲族家训、家规、家劝。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周启智 摄

图为博物馆内收藏的部分有关畲族农作文化的古物。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张济娴 摄

图为博物馆内收藏的部分有关畲族婚俗文化的古物。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张济娴 摄

图为博物馆内收藏的部分有关畲族医药文化的古物。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张济娴 摄
最后,多才多艺的馆长雷其松向我们展示了畲族文化才艺——畲族武术,队员们蠢蠢欲动,在雷其松的指导下,学得有模有样。气势如虹的动作,一拳一式间,尽显畲武的文化魅力。“现今的畲族武术走进部队,不仅能让部队官兵强身健体,也能够强化他们的综合体能体力。”他谈道。

图为雷其松馆长正在教授队员们关于畲族武术的一些基本招式。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周启智 摄
千古文化留遗韵,一代文明展新风,博物馆承载着畲族人民多年的传统文化精髓,也是一代代畲族人的宝藏,我们深知,唯有保护,方能造福祖孙后代。

图为雷其松夫妇与队员们合影留念。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周启智 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4115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2020年7月15日,今天是许昌学院化学与材料学院“环境保护,共筑蓝天”垃圾分类处理调研及宣讲社会实践队暑期实践的最后一天,队长孟舒准备开总结大会。上午九点,队员们在腾讯QQ群聊里签到……
马成功 查看全文 >>
垃圾分类社会实践总结2020年7月12日,今天是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环境保护,共筑蓝天”垃圾分类处理调研及宣讲社会实践队进行的最后一天。今天上午九点,我们在队长的带领下对之前14天……
邵泽辉 查看全文 >>
今天是七月十五号,是我们“环境保护,共筑蓝天”垃圾分类再利用社会实践队的最后一天。今天我们的唯一内容就是总结。“环境保护,共筑蓝天”垃圾分类再利用社会实践队在经历了半个多月……
宋旭 查看全文 >>
“垃圾分类事关千家万户,不光城市要推动,农村同样也要有行动。按照中央决策部署,我们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要积极做好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近日,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
邵泽辉 查看全文 >>
今天是七月十四号,也是“环境保护,共筑蓝天”垃圾分类再利用社会实践队开展行动的第四天。随着遥远天际那一缕红光的萌生,“环境保护,共筑蓝天”垃圾分类再利用社会实践队要开始今天……
宋旭 查看全文 >>
2020年7月14日,今天是许昌学院化学与材料学院“环境保护,共筑蓝天”垃圾分类处理调研及宣讲社会实践队暑期实践的第十四天,已经接近尾声了,队员们准备再去做一次关于垃圾分类的宣讲活动……
马成功 查看全文 >>
伴随农村环境治理力度加大,许多农村已不再是“垃圾乱堆、污水横流、尘土飞扬”的形象。笔者日前走访一些村庄,乡间小道干干净净,农房墙体统一美化,就连犄角旮旯处也难觅垃圾踪迹。村……
邵泽辉 查看全文 >>
今天是七月十三号,也是我们开展行动的第十三天。今天我们的主要内容是进行留庄镇生活超市里面的垃圾分类情况的调查。我们在下午大约二点钟一起来到了位于留庄街比较繁华的留庄镇生活超……
宋旭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