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安徽宣城桃花潭镇的查济村,始建于唐初,兴于宋元,盛于明清,至今已有1400余年历史,历尽风霜,时代更迭,查济古村是仍然保存的较为完整的古建筑群。这里之所以得以保存离不开当地居民的保护以及政府主导的开发。7月9日,安徽师范大学赴查济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查济古村,一起探寻查济古村的保护与发展。
坚守己任,守望查济的老会长
延着河边的溪流,穿过一座座房屋,拐进路边青石板的小路,我们找到了住在走马楼的曾经的文物保护协会老会长王兆兰。老会长年纪已经很大了,斑白的头发,消瘦却依旧挺直的身板,他告诉我们,这座走马楼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了,环顾四周墙壁上悬挂着的龙飞凤舞的书画,木质的桌椅和楼梯,两边的瓷器,都充满着年代的气息。老会长告诉我们,二十多年前查济曾发过大水,村民们自发的组织起来,保护自己的家园。在改革开放第二次浪潮掀起后,王兆兰等村民决定成立查济古建筑群保护协会,在发起人的
(采访王兆兰老人 徐柏涵提供)
执意坚持下担任了第一任会长,建立了全新的管理制度,协会成员每人缴纳20元费用,用于查济古建筑的维护,每人缴纳的费用全部用于查济的保护,严禁公款消费,得到了村民们的大力支持。老会长说:“保护查济是我们大家自己的事情,是自己的责任与义务,自己的家门口当然是要自己管的。”老会长又拿出了用宣纸制作的精美的小本子,上面记满了曾经来查济视察过的书记与拍过电影的著名导演的姓名以及当时的时间与日期,不太认识字的老书记任然能清楚的念出他们的姓名,透过这本小册子,我们仿佛看见了当年的岁月与故事。
另辟蹊径,打造中华写生第一村
走进古村,映入眼帘的便是村口广场的一块突兀竖立的巨石,上面篆刻着“安徽美术家村”六个大字。这里是全国诸多美术院校的写生基地。在画家村中,我们采访了一位来自中国矿业大学美术学院的唐军教授,他也是众多安家于查济古村的画家之一。我们不禁发出疑问,中国古村落那么多,却只查济有画家村?每
(实践队员合照 米朝阳提供)
年数以万计的美术生来到这里写生。唐军教授告诉我们:“相比于西递宏村的过度开发来说,查济古村不仅有更大的建筑群,而且这里人民还是保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规律,没有过度商业化,更适合写生创作”。
正如唐军教授所说的,当你在查济的溪边走一走,便就能懂得它的名不虚传。这里有原始的乡野气息,小桥流水,蕴藏着自然之美。未经修饰的古民居闲坐在路边,阿姨们一边聊天一边在溪水中浣洗衣物。远处的山,近处的水,一条条乡路,一幢幢祠堂,一座座古桥相得益彰,本身就像一幅山水画。
当然这些画家云集在此处,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查济乡政府对于画家在这安家以及建立画室是非常支持的。这些画家相互交流,还有好学的学生向他们请教。许多的画家聚集在此,也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书画爱好者来到此处写生、旅游,景区内的管理也更加人性化。查济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中华第一写生村”。
推陈出新,面向未来的新征程
采访完正在兴建房屋的画家,我们又来到潺潺的流水边,捧起山间的清泉洗了把脸,瞬间感觉精神了不少。休息了片刻,我们又踏上了下一段采访之旅。坐上查济的公交车,在蒙蒙的细雨中来到了桃花潭▪查济文化旅游区管理委员会。
走过吱呀作响的木板桥,进入管委会,我们在最左边的办公室里找到了这位微胖,有着黑眼圈正在工作的翟雨婷翟主任。翟主任亲切的接待了我们,耐心的回答了我们所提出的有关查济发展与保护的相关问题,主任说“宣传是交给做的比较好的自媒体公司的,专业的事还是交给专业的人比较好的”。翟主任清楚地告诉了我们管委会的管理模式与体制,详细的讲述了管委会的主要工作与规划以及即将开工进行的项目与工作,与时代相结合,充分调动各方活力与积极性,物尽其才。
(采访翟主任 米朝阳提供)
现在的桃花潭·查济文化旅游管理会各部门相互协作,相得益彰。经过一天的采访,我们领略了查济的美景,与画家进行亲密的交流,了解了查济古村落的前世今生,每一位实践队员获益良多。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4104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