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珠被,烂齐光些”,汉绣以其粗狂浓艳之特色独树一帜,也不禁使人欲深究其传承千年的灵魂。为响应习总书记文化自信的号召,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赴湖北省武汉市社会实践团队对汉绣文化及其现状与发展进行了调查,通过参观学习,交流讨论,问卷调查整理等形式,得到了良好的结果。
汉绣“守艺人”渴望汉绣文化传承
实践团队成员赶赴杨小婷汉绣研究室,肖兰刺绣馆,陈慧工作室进行考察,实践团队成员在参观研究室的同时也与学徒交流,了解汉绣是以楚绣为基础,融汇南北诸家绣法之长,揉合出了富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新绣法,逐渐走向丰富,现代化。“我们现在所做的不仅仅是传承,更多的是创新,无论是主题还是针法”,肖兰的弟子在采访中跟实践团队成员这样说。除此之外,在实践团队与陈慧老师的交流中,老师说道:“如今的汉绣文化对于人们来说只是一种新奇的物品,或者说认为它是一种奢侈品,能静心下来学习它的人很少。”
问卷发放 了解现状
实践团队成员在江欣苑社区进行了问卷发放及回收,经过对问卷调查的汇总统计,发现许多人还是对汉绣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兴趣,并且对于汉绣文化的传承和宣传持非常支持的态度。但现状却是大部分人有兴趣,却真正可以传承学习的人很少。他们告诉实践团队:“希望可以通过你们的努力,使得更多的年轻人都了解我们的汉绣,并切热爱上辉煌灿烂的汉绣文化。”实践团队各个成员认识到汉绣的传承与发扬正处在一个比较窘迫的境界,需要更加宣传汉绣自身的魅力。
汉绣滔滔文化 实践团队思考传承与发扬
位于汉阳江欣苑社区的汉绣博物馆是实践团队成员的目的地之一。在馆中,不仅可以参观到精美的汉绣作品,还可以看出它从过去到现在应用的一个进化转变。汉绣是荆楚地区的本土艺术,它不仅仅是一种刺绣,更珍贵的是背后承载的文化内涵。然而汉绣在与时俱进的同时,却仍然面临着传统技艺的普遍问题——传承与发扬。实践团队成员对自身的实践课题有了更深的了解。
2008年6月,汉绣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根据对相关资料的网上查阅,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赴湖北省武汉市社会实践团队首先对汉绣文化较为集中的昙华林及其周围进行实地调查,参观过程中了解到汉绣是在战国楚绣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楚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楚墓中出土的大批战国时期的刺绣品,是当今世界最早的刺绣实物,因此汉绣堪称刺绣的鼻祖。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4089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