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洪家楼到龙山大概要两个小时的车程,一下车,没有了市中心的吵闹,大货车的轰鸣声成为了这里唯一的背景音。道路两边紧密相连的黑陶商家像是在列队欢迎,又像是邀请我们听听黑陶的故事。
黑陶,诞生于中国新石器时代,古老的中国制陶技艺,有黑如漆,声如罄,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的美誉。1928年,中国著名考古学者吴金鼎,在山东省章丘县(现济南市章丘区)龙山镇的考古发掘中,首次发现了这一史前遗存,故被命名为“龙山文化”。因以黑色陶器为主要特征,又称为“黑陶文化”。当我们站在这片土地上,黑陶这一古老文化代表的形象越发鲜明而深刻。
我们很有幸采访到了两位龙山黑陶传承者——胡新苗老师与张国庆老师,他们不仅是黑陶制作方面的专家,同时也是优秀的创业者。在两位老师的身上,我看到了龙山文化对他们的熏陶,看到了真正的匠人之心,明白了什么是责任。尽管两位老师的自身经历和看待黑陶发展的角度不同,但是他们都怀着对于这份事业的赤诚之心。
初见胡新苗老师,她给人一种女强人的印象,对于黑陶制作工艺,对于后续人才的培养,胡老师都有着鞭辟入里的分析和见解,她的语言不仅通俗易懂,而且具有很强的逻辑能力。当我们询问黑陶行业发展中出现哪些问题,胡老师说最大的问题就是后继无人,现在很少有年轻人能够真正静下心来用几年的时间去学一门手艺,况且学成之后的收入并不能够保障。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推进校企合作,培养孩子们对于黑陶的兴趣。听过之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十分敬佩这些匠人守护黑陶的决心和毅力,同样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而担忧。然而胡老师淡然的态度像是一颗定心丸,她的热情也让我坚信黑陶会被更多的人知道,从而得到更好的保护。
随后我们来到了张国庆黑陶研究所,工艺美术大师张国庆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张老师的访谈并不拘泥于我们提出的问题,同时他也教给了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在他的身上,我真正理解了什么叫做“德艺双馨”。张国庆老师的话不掺假,很实在,他也说自己是一个敢于说实话的人。了解张国庆老师的创业经历,对他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为了自己热爱的事业,他曾经七次搬家,举债上百万,只为了创造一个良好的黑陶发展环境。莫问来时路,着眼未来,他不断创新黑陶技艺,用一系列科学数据作为支撑,开拓黑陶应用领域,这对于黑陶产业的发展无疑是久旱逢甘露。张国庆老师也表示,他会在黑陶技艺的继承与发展这条道路上一直走下去,我想,这才是真正的匠人之心。
实践到此告一段落,在敬佩工匠精神的同时,我们对于非遗未来的发展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非遗的继承与保护,如果单靠为数不多的非遗传承人的努力,必不能长久,终究还是会被商业浪潮所埋没。只有举全社会之力,才能让这些宝贵的文化财富在新时代重现往日光彩,把中华五千年的文化传承下去,讲给一代又一代人听。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950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