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背景
2015年9月25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在纽约总部召开,联合国193个成员国将在峰会上正式通过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该可持续发展目标旨在从2015年到2030年间以综合方式彻底解决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维度的发展问题,转向可持续发展道路。2015年7月24日,开发署驻华代表处和外交部共同主办了2015年后发展议程国际会议,讨论了新议程的议题,并着重探讨中国将在2015 年后发展峰会及可持续发展目标实施中发挥的作用。响应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不仅是每个国家要做的,更是每个世界人应该做的。
“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拥有5000多万名学生和260万名教师,是亚洲第三大教育国家,也是世界第四大教育国家。但不幸的是,根据英语能力指数,印尼的英语口语能力仅得分52.91分,在72个国家中排名第32位。此外,民族与文化的冲突是印尼等多元文化国家所面临的问题之一,其中最突出的是本土民族与中国民族之间的冲突。因此,为印尼提供优质的教育,以及传扬中华文化、缓解印尼本土民族与中国民族间的冲突矛盾是非常有意义且有必要的。
2.项目内容
首先是和印尼当地的项目方沟通好实践主题,团队共7名成员。其中,成员后辰昕、陈乐瑶、胡雅淇、俞书婷、李乐彤参加“优质教育”主题实践活动,成员肖悦参加“种族与文化”主题实践活动,成员林沛茹参加“经济增长”主题实践活动。每个主题实践活动除了各自要求的实践活动之外,还都包括体验印尼文化、传播中华文化两个活动部分。
其中,“优质教育”主题实践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参加印尼项目方组办的活动,深入探索印尼文化的独特性以及中印文化的交融;通过课堂传播中国文化,可通过视频图片介绍中国现代状况,以及教孩子们写汉字,读汉语、组织剪纸,包饺子等传统的中国活;开展一系列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作为孩子们口语练习伙伴,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在英语课上担任老师的助理,积极与孩子们在课堂内外互动。
“种族与文化”主题实践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从各方面包括文化、食物和自然景观 等探索雅加达;在地球村,展示中国的文化让雅加达市民了解中华文化,打破在不宽容程度较高的地方的印尼群众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通过教育印尼儿童改变他人和自己的心态,意识到教育宽容的重要性,防止思想狭隘;在无车日活动期间组织线下活动以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经济增长”主题实践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了解雅加达的文化,如食品,舞蹈和手工艺品;在与雅加达的企业、人民沟通交往,以及参加论坛时,介绍中国的例子、传递中国的思想文化;参访印尼企业、制作旅游宣传片等助力当地的经济发展。
团队正式于2019年7月起正式开始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至8月底结束。成员每周实践5天,每天不低于5小时,周末会参加项目方组织的游览、表演等活动。
与印尼当地项目方沟通后,团队通过讨论决定对原先制定好的实践任务进行部分改动——考虑到大家的安全问题,放弃了对印尼普通群众进行采访的任务。但出于兴趣,组员还是对个别印尼群众进行了非正式采访。
3.实践过程
在实践的准备活动期间,团队成员与印尼当地的项目方紧密联系,协商、确定好团队在印尼实践的基地和住宿地等细节。面试、买机票、办签证……一系列准备工作都是由团队成员自己完成。组员们还精心准备了能彰显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的物品,比如中国国旗、中国结、红灯笼、熊猫玩具套装、辣条,准备在课堂上或者与当地人的交往过程中展示这些,彰显中华文化。此外,团队成员还通过个人了解以及小组讨论的方式,深入了解了印尼当地的文化特点和社会禁忌,了解了实践地点周围的医疗设施状况以及警察局、大使馆、领事馆等地理位置,确保成员的安全。
成员李乐彤因为签证问题没能如期飞往印尼进行实践活动。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失落和愧疚后,她调整好心态,担任起后勤工作,时刻关注其他团队成员在印尼的情况。尽管后勤工作很繁琐,但她完成地十分出色。
自2019年7月起,团队正式开始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由于每位成员的实践地点不同,大家前往印尼的时间也不尽相同。但去到印尼以后,大家也都很快投入到了实践活动中。正式实践时间跨度为7月至8月,团队成员在此期间认真完成了印尼项目方要求的主题实践任务,包括教学,助力当地企业、促进经济成长以及打破刻板印象三个主题。团队成员每周实践5天,每天不低于5小时,周末会参加项目方组织的游览、表演等活动。
除此之外,组员们还积极与印尼人交流、交往。身在他国,周边基本上都是外国人,组员们每日用英语交流,用英语讲述中华文化,用英语了解印尼文化。团队通过学校的教学互动、企业等组织的论坛讨论以及公众演讲等方式,向印尼群众讲述中国历史、传扬中国文化。有的成员在课堂上教授中文,有的成员在闲暇时与印尼人谈论中国现状,有的成员在表演时极力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每周活动结束后,团队成员都会记下自己的心得感悟。组员们时而以见面的形式,时而以网上聊天的形式将大家聚在一起,分享一周发生的逸闻趣事,一起解决遇到的问题。每周末组长就会将成员的纪实与感想收集起来后,组员轮流写新闻稿并积极投稿。
2019年8月底,志愿者都完成了实践活动,安全回国。
4.实践反馈
4.1有关印尼人眼中的中国和中华文化
团队成员也对部分印尼群众进行了非正式访谈。当问及几位印尼当地人,他们对中国人的态度与看法时,他们表示,因为这里的中国人都很成功,因此会有很多印尼人会“仇视”他们。但同时也有很多人,喜欢接近他们,想向他们学习经商、成功之道。
众所周知,印尼有一大批印尼华侨。团队成员也对几位印尼华侨进行过非正式访谈。成员们发现,他们对于中国的态度都很中立。虽然他们中有的人会不加掩饰地夸赞中国好,但他们都没有强烈的归属感。
在印尼的这段时间,有团队成员遇到过自称“I Don’t like China and Chinese”的人。当后辰昕在教授四年级学生中文时,有一个小男孩看着她的眼睛说道“I Don’t like Chinese”;当胡雅淇在让孩子们表达自己对中国的态度时,一个男孩子在对中国的反面印象中写下了“All”。但在后辰昕认真地上完课、教完中文后,那个小男孩找到她,说道:“Now, I like Chinese”;在胡雅淇耐心了解了男孩背后与中国的故事并向他解释真正的中国的情况后,男孩怯生生地跑到她身边,说了一句对不起。这一切都让团队成员觉得,自己所付出的一切都是非常值得的,传扬中华文化的任务是可以做到的。
4.2印尼的文化体验
团队成员在印度尼西亚度过了精彩纷呈的两个月,沉浸式体验了印尼当地特色文化,每个人都收获满满。
组长后辰昕表示,给自己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两个字——尊重。在她教学的学校里,无论是4岁的幼儿园学生还是15岁的初三学生,他们见到她都会拉起她的右手在额头上靠一下,给人一种虔诚感。而且见面一句“miss”也显得孩子们非常尊重人。后辰昕还表示,不仅是学生,学校里的老师以及其他的工作人员也都非常热情并且尊重自己的隐私;还有校外的服务人员,比如餐厅的服务员、路上的司机、办理业务的工作人员,他们脸上都挂着笑容,对视时的微笑点头更是常见。“去印尼之前我从未想到他们会如此热情美好,那种尊重让人感到如沐春风般舒适”,后辰昕如是说。
对于“尊重”,组员胡雅淇也非常有感触。因为天性,孩子们在上课时难免吵吵闹闹,扰乱课堂秩序。于是,“discipline”这个词便成了胡雅淇在课堂上耳提面命的一个词。慢慢地在教学的过程中,她开始理解孩子,并和孩子们达成精神上的和解,孩子们也都开始安安静静听课,让她感受到了一种尊重。
印尼的宗教文化给组员林沛茹和俞书婷留下了深刻印象。众所周知,印尼是一个穆斯林国家,宗教氛围十分浓厚。当告知别人自己没有宗教信仰、自己相信自己时,林沛茹得到了“没有宗教信仰要怎么活下去”的回复,这让她开始思考宗教信仰。她认为,印尼的宗教思想不同于某些宗教之中变异出的极端主义,这里的宗教教会人们约束自我。她欣赏印尼人的宗教精神,她表示:“因为在这种精神里,人们穷尽一生寻找上帝和主的存在,不是为了证明他真的存在,只是为了给自己的情绪一个输出和倾诉的出口。当他们朝着心中的主祈祷或赎罪,他们坦然承认自己的不足,同时肯定自己的优秀,而也只有面对心中的上帝的时候,每个人的诉求才都是平等的。”
俞书婷坦言道,在去印尼前有点害怕和穆斯林接触,因为觉得他们身上有一种神秘的宗教色彩。但当她开始接触头纱底下的人们时,她们突然发现大家有很多共同之处:都热爱追星,喜欢看电视剧,看到好看的衣服也会想买。她表示,与自己不同的是,这群人多了一份对生活的虔诚。
后来在谈及印尼时,组员陈乐瑶提及了印尼巨大的贫富差距。成员实践的地点是在印尼首都雅加达或者雅加达邻近城市,能深刻感受到当地的贫富差距现状。正如雅加达,既有可以与南京新街口媲美的大型商场区,也有常出现在电影里的破板楼、危楼。陈乐瑶说道:“你可以在大街上看见拦车售卖商品的赤脚幼儿,也可以在私立幼儿园见到一身名牌有保姆车接送的孩子。”
组员肖悦曾在印尼一所异常简陋的小学任教。尽管条件艰苦,她依旧兢兢业业。因此,教学过程对她而言,艰难而有意义。她认为,教师是一个格外需要热情灌溉的职业,而且教师需要很强的领导力,课堂进行中,需要时刻注意各个因素——既能看见全局,又不遗漏细节。这些对于时间观念和组织能力有待提高的她来说,是很大的挑战。但在完成整个实践活动后,于肖悦而言,这种挑战化成机遇,给自己留下了很多启发。
4.3成员的成长与变化
这一次海外志愿,对团队成员的意义非常大。首先,这是一次海外文化交流。在这次跨文化交流中,项目成员理解印尼和当地人民真实的生活、诚实地面对自己和不同事物的融入,克服生活上、工作上的不适与困难,感受印尼的文化。
其次,项目成员走出了自己的舒适圈,挑战自己,通过了解不一样的世界,让自己的视野变宽广,获得一种在陌生环境里生存并发现美的能力,以一颗更强更包容的心去拥抱世界。团队成员的志愿服务活动受到了学校的认可,收到了学校颁发的证书;孩子们也感受到了他们的开放与博爱,赠与他们各种礼物纪念品。
再次,在富有挑战的异国环境和国际团队中适应当地生活,体验文化并完成志愿者项目实践,项目成员将会快速提升自己的世界公民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认知和激励他人的能力。经过专业的LDA(Leadership Development Assessment)测试,发现实践结束后成员的世界公民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认知和激励他人的能力的得分较实践前有了提升。
最后,项目成员以志愿者的身份走出国门,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体现了一种志愿者精神,以己之力让这个世界有一点点不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942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