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会老,家家有老人,日益增多的失能失智老人的照护问题已成为重大的社会民生问题。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让老年人拥有幸福的晚年,后来人就有可期的未来。如何建立符合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7月14日至31日,山东大学(威海)翻译学院“都挺好”调研团开展以《“精准养老”新举措:青岛市“全人全责”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实践情况探究》为课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先后走访了青岛市医疗保障局、青岛市长期照护协会及多家定点服务机构,就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青岛市的实践情况进行调查。
坚持以人为中心,提供整合式照护服务
实践初期,团队成员广泛收集资料,调查“全人全责”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机制体制,对比国内外理论框架和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逐步制定调研计划,联系实践单位,确定访谈问题。
实地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进一步了解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实践情况并结合自身认识向相关部门献计献策。“青岛市在2018年推出的‘全人全责’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将人的整体需求作为服务原则,提供包括长期护理、生活照料、康复训练在内的整合式服务,有效地避免了服务割裂和资源浪费。”通过访谈青岛市医疗保障局工作人员,团队成员进一步了解了青岛市新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资金筹集、保障范围、服务内容等方面的实践情况。青岛市还将通过扩大筹资渠道、差别报销职工和居民长期护理费用等方式,保障该制度可持续发展。交流过程中,团队成员还根据自己的调查向工作人员提出了建立适合农村实际的农村护理保险制度和加强政策宣传等建议。
累计支出达17亿元惠及6万名老人
青岛市早在1987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市政府高度重视老龄事业发展,在国内率先探索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此后通过多次改革对相关制度进行完善。
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密切关注长期护理保险取得的成果,了解到青岛市从2012年开始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截止到2018年年底,汇款支出达17亿,惠及6万多名老人。2018年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支出3.3亿,其中约7000万用于生活照料,其余资金用于医疗护理,共有2万名失能失智老人享受到该待遇,60岁以上的退休职工的实际保障率达到了2.9%。在众多试点城市中,青岛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以其先进的理念和常年积累的实践经验走在全国前列。
长护保险发展任重道远,还需在实践中完善
团队成员深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实践前线,走访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服务机构,了解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具体实施过程。“青岛市针对从业年限和所持资格证书对从业人员进行补贴,但由于国家取消原先的资格制度,奖励机制也随之搁浅。”“老人头脑清醒,能控制大小便,在评分中占比很高,就因此评不上。”在交谈过程中,团队成员感受到各机构工作人员的优秀专业素养与良好职业精神的同时,也发现层次不同的机构在提供服务过程中都面临着诸如从业人员工作压力大、奖励机制不完善、老年人失能失智等级评定不合理等相似问题。发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仍然任重道远,还需进一步探索完善。
通过此次实践,团队成员了解到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在资金筹集、等级评估等方面已基本破题,而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和什么标准待遇给付还需进一步探索完善。团队成员将针对所发现的问题继续分析研究,对比借鉴其他地区做法经验,就青岛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发展进一步提出意见建议。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781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