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7月5日下午一点我们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环工学院赴河南林县红旗渠学习考察团抵达林县
据史料记载,从明朝正统元年(即1436年)到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共514个春秋,林县发生自然灾害100多次,大旱绝收30多次。有时大旱连年,河干井涸,庄稼颗粒不收。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干旱严重到“人相食”,在这514年里人相食5次。 [7-8]
元代潞安巡抚李汉卿筹划修建了天平渠,明代林县知县谢思聪组织修建了谢公渠,但是这些工程也只解决了部分村庄的用水问题,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林县缺水的状况。当时全县的耕地面积共有98.5万亩,但水浇地只有1.24万亩,粮食产量很低,人民群


众生活十分困苦。
1959年,林县又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干旱。境内的4条河流都断流干涸了,已经建成的水渠无水可引,水库无水可蓄见了底,山村群众又得远道取水吃。经过多次讨论,要解决水的问题,必须寻找新的可靠的水源,修渠引水入林县。但是在林县境内没有这样的水源,县委把寻水的目光移向了林县境外,想到了水源丰富的浊漳河。
1959年10月10日,林县县委召开会议作决定把浊漳河的水引到林县来,时任中共林县县委书记的杨贵发出了“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号召。专门研究“引漳入林”工程。工程决定于1960年2月开工,当时正逢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全县只有150亩耕地、300万元储备金、28名水利技术人员。 [7-8]
1960年2月,林县人民开始修建红旗渠(原称“引漳入林”工程),经过豫晋两省协商同意,后经国家计委委托水利电力部批准。
1960年3月6日到7日,林县引漳入林委员会在盘阳村召开全体会议,会上把引漳入林工程正式命名为“红旗渠”,意思就是高举红旗前进。经过十年奋战,先后于1965年4月5日总干渠通水。
1966年4月三条干渠同时竣工。
1969年完成干、支、斗渠配套建设。至此,以红旗渠为主体的灌溉体系基本形成。灌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4万亩,7月工程全面竣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751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教科】我院组织参观西部计划教育展馆为加强青年学子对我校西部计划工作的了解,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培养青年学子的家国情怀,3月27日,教育科学学院组织同学们到文华苑参观西部计划教育……
王海燕 杨鑫淼 吴 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为增强全院师生对睡眠健康的认识,倡导科学睡眠理念,3月20日,教育科学学院分工会联合聊城市人民医院在4#C121开展了第二十五个“世界睡眠日”义诊活动。聊城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和耳鼻喉科的……
吴依凡 王婧宇 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扎实开展好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3月25日,教育科学学院党委在4#C214召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启动会议。学院党委书记王迎秋主……
毕延琛 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为加强宣传引导,深化教师思想认识,增强政治自觉,推动安全工作落实,3月20日,教育科学学院在4#C221组织开展全体教工安全教育专题政治理论学习,学习由党委书记王迎秋主持。党委副书记吴……
刘雨佳 李晓斐 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教科】我院“红途铸梦”服务队赴黄山路社区开展“赓续红色血脉致敬时代楷模”社区实践为弘扬红色革命精神,传承榜样力量,引导青少年厚植爱国情怀,3月8日,教育科学学院“红途铸梦”服……
杨佳美 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3月16日,教育科学学院在西校区北操场开展心理素质拓展嘉年华活动。本次活动面向大一和大二年级同学,共组建8支队伍,每支队伍由8名同学组成。本次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运动巧妙融合,……
徐源璐 吴依凡 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为引导同学们探索内心世界,释放情绪压力,实现心灵的疗愈与成长,3月15日,教育科学学院在4#C121开展“绘心绘意愈见美好”心理绘画疗愈展。活动伊始,主讲人详细介绍了评选规则,作品将从……
毛思宇 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为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培养同学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3月5日,教育科学学院在11#A601举办“传承雷锋精神争做时代先锋”主题观影活动。活动伊始,主持人就本次主题观影活动展开细致介……
蔡梦娇 王梦涵 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