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天津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重温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明确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8月12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立风调研队远赴天津,开展以“传承津都红色基因,铭记革命峥嵘岁月”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继红色基因,忆英烈勇迹
8月12日上午,实践队成员抵达天津市红桥区的平津战役纪念馆,重温平津战役的伟大革命历史进程,学习感悟前辈们不畏强敌、勇于献身的革命意志。
从金汤桥上走过,实践队员们来到纪念广场,广场中央64米高的胜利纪念碑巍然屹立。两根高大花岗岩立柱构成胜利门,柱顶伫立着解放军战士鸣枪欢庆胜利的塑像。胜利门两旁的花岗岩浮雕墙与广场东西两侧的锻铜群雕,向实践队员反应了军民团结奋战的胜利景象,烘托出人民战争的磅礴气势。
接着,实践队员来到主展馆,馆前的三个红色大字“民族魂”让队员久久伫立,“这三个字强烈地激发了我心中的民族自豪感,使我久久不能平静”,实践队员田琪不禁感慨道。拾级而上,映入眼帘的是聂荣臻元帅生前题写的“平津战役纪念馆”七个镏金大字,与雄伟挺拔的三层纪念馆主体建筑相得益彰。
而后,实践队员来到序厅,大厅中央的铸铜雕像——《走向胜利》使队员们感受到中共中央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和任弼时五位书记的领袖风采。随着讲解员的引导,队员们又依次参观了战役决策厅、人民支前厅、英烈业绩厅等六个展厅。一张张历史照片、一件件历经战火的实物展品,向大家真实、客观地反映了平津战役的全过程,让实践队员们见证了曾经的峥嵘岁月;同时,队员们深入体会了毛泽东主席、中央军委的高超军事指挥艺术,为解放军战士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支前人民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所深深打动。
纪念馆英烈厅 朱子淼摄
览炮台遗迹,迎归国铁钟
8月13日上午,实践队来到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的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感受大沽口炮台跌宕起伏的历史旅程,学习民族不畏列强、抵御外敌的伟大民族精神。展馆主要分为“京畿海门”、“沽口御侮”“国门沦陷”三个部分。
实践伊始,队员们进入遗址博物馆一楼展厅,右侧墙壁的巨型浮雕展现了中国军民在大沽炮台抵御列强侵入的画面,使队员深深沉浸在革命先辈们探寻革命道路时筚路蓝缕、艰辛奋斗的情境中。随后,走过一个个展厅,队员们看到了铁炮残块实物、被毁的建筑遗存、英法联军火炮等历史文物,其中,石头缝炮台之战的模拟场景生动形象,吸引队员驻足观看。
实践最后,队员们来到预示“战争与和平”主题的大沽铁钟前。围绕着铁钟肃立,耳边讲解员娓娓道来铁钟背后的家国故事,“2005年,铁钟在流失海外105年后,由英国政府无偿归还,重归故里”,实践活动也随着讲解员话音落下而结束。
活动结束后,通过随机采访馆内参观人员,实践队发现,给多数参观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馆内所采用的多种高新技术,例如3D电影放映室等。此次实践活动,激发了队员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作为二十一世纪的进步青年,我们应学习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坚强勇敢的民族气概,为祖国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队员合影 朱子淼摄
感海棠情深,温伟人风采
8月14日上午,实践队走进位于天津市水上公园景区北侧的一座呈工字形的重檐殿宇式建筑——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纪念馆与周恩来的母校南开大学隔河相望,广场东侧矗立着两位伟人青年时代花岗岩雕塑的头像,陈列着周总理生前乘坐的专机。
队员们走进主展厅,便看见一尊汉白玉雕像屹立于大厅中央,“大家请看,正面耸立的是周恩来、邓颖超两位伟人的汉白玉雕像,通高四米,是我国著名雕塑家潘鹤教授创作的,题名为‘情满江山’。”,随着讲解员的介绍,大厅两侧的青石浮雕墙映入眼帘,从西侧的南昌起义、红军长征,到东侧的开国大典、四化建设,队员们仿佛置身于两个伟人所处的时代,听完讲解,大家纷纷在伟人像前深鞠一躬。
此次实践参观按时间顺序分为八个部分,包括“追求真理”、“拯救中华”、“总理国务”、“领导妇运”等。一件件文物、一幅幅照片将周邓两位伟人艰苦奋斗的革命历程、相濡以沫的爱情故事生动地再现出来,使实践队员驻足凝视、深入思索,感慨革命先辈克己为民的奉献精神。队员接着来到纪念馆西花厅,花厅按照北京中南海的西花厅仿建而成,种满了周邓两位伟人最爱的海棠花。
展厅里,队员见到许多位已数次来到纪念馆参观的老人,也见到了许多来自大学、中学的学生。“我们这一代人,绝大多数都不曾亲眼看到过周总理,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他的真切热爱之情。如果说原来我对周恩来只是从书报上、从文字中了解的话,那么通过此次参观活动,一个有血有肉的周恩来形象就赫然站在我的眼前。”来自天津理工大学的李鑫龙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749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