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调研合阳县脱贫攻坚现状,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的三下乡队伍从国家绘制的宏大画卷中撷取正在日新月异地发展的园区,探寻合阳县的园区在脱贫攻坚的时代潮流中的变与不变。
访传统园区,是责任传承
实践队的成员乘车来到合阳县知堡镇巨丰农业,据介绍,这个园区就是一个典型以传统模式经营的园区。
传统在于园区布局。该园区占地两千余亩,其中规划井然有序,从分区图上映入眼帘的就是传统园区的传统魅力所在,为了更高度地利用土地面积,“不让一土闲置”,大部分分区都是混合种植,也就是套作,这样园区不仅能收到更大的经济利益,也能得到自然界最美的视觉馈赠——一年四季都不会是单一的叶绿色或是最纯粹的土黄色。跟随负责人进入园区后,队伍成员们更是看到了西北地区的独特大棚——用砖与黏土垒制而成,远看竟有几分窑洞的古朴美。因为窑洞式的大棚相比大棚日光温室,具有成本低,投资少,无污染,容易维护,使用周期长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强等特点。这就是西北人将智慧从居住迁移到种植来的成果啊!
这是园区内正在建造的“窑洞大棚”
传统在于园区运作。园区还是坚持老一辈的施肥方法,建沼气池蓄积人畜粪便,经时间发酵后,就能让作物“享受”最天然的农家肥。灌溉也讲究细水慢灌,完全符合中国老人的淳朴思维。经营也是如此,园区内的果蔬一藤蔓接一藤蔓的成熟了,然后熙熙攘攘而来的就是菜农,都熟识,都了解,只说要什么,出来时便是满满一三轮车的绿色。传统园区就好像在幽静之地不急不躁的隐居之人,但又身富浓浓的生活气息
访现代园区,是紧跟潮流
实践队又来到渭北现代农业产业园。这个产业园区是合阳县政府指导建设的品牌示范性园区。
现代在于贯彻生态。园区不实行套作,园区负责人说:哪怕是这一段时间都是荒地,也要减少大规模的套作,给土地最大的休养生息空间。园区的大棚也都是日光大棚,更大程度上利用自然资源。在园区的东北角,有一个大型的养猪场,结合园区和冷链加工工厂,构成了一条不可多得的生态循环链。如此种种,都将生态农业落到了实处。
这是园区随处可见的设施大棚
现代在于打造品牌。园区投入了大量资金,建设了一流的温室大棚和相匹配的基础设施。园区紧跟宣传,打造了渭北农业新典范。如此,品牌效应也完全体现在了园区产品的价值上,园区负责人告诉小队成员:园区内成熟产品的销售根本不用担心,因为品牌足够响亮,和许多农副企业建成合作关系,一到收获的季节,这些产品将通过各种渠道销售至全国各地。这其中更是包括了时下最火热的网络销售,园区更是有一支团队负责网上经营售卖。所以,园区一到收获时节,各方面都如火如荼地进行,确保园区正常化运作。
现代在于增加产业。做大,做好第一产业是园区发展的基础,做强,做活第二三产业才能让园区实现增效。园区借助合阳县洽川镇的旅游资源,依托农业园区建设,挖掘生态休闲,旅游观光等项目,努力建设让游客“观在园区,游在湿地,赏在新农村”的大观园。
这是打造以葡萄为基础的项目宣传展板
变得是园区的模式,不变的是从开始就怀有的扶贫初心。
当地曾为国家级贫困县,园区负责人深知,不管是建设何种模式的园区,最根本的目的还是拉动当地经济发展,从贫困户这里入手,就是带贫困户来园区工作。不管是在哪种园区,贫困户工作的画面以及他们发自内心的笑容都是其中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在渭北农业园区内,更是将贫困户与技术人员相对应,保证贫困户能学能做。以一己之力带动脱贫,社会必将给予更大的回馈!
这是园区内贫困户与责任人相对应的标示牌
这是在园区工作的阿姨露出的笑容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689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