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华中农大学子:美丽乡村建设,是工程更是工艺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 作者:张萌萌

7月29日上午,华中农业大学植科院赴江苏省常州溧阳市竹箦镇暑期社会实践团一行前往竹箦镇陆笪村进行“十题百村”的走访调查。

行驶在全长365公里的溧阳1号公路上,天目湖的山水、瓦屋山的翠绿、神女湖的恬美、深溪岕的幽静……随处可感乡村野趣。而位于山北面的陆笪村不仅是一号公路最具特色的部分,还是溧阳市政府极力打造的特色田园村试点之一。

就地取材,一瓦一罐皆成景

实践团来到陆笪村,石头垒的码头、木头做的公厕、篱笆围的菜园……置身陆笪村,仿佛走进了古朴的年画里。一截竹枝就是一个引水管,一截老木头就是一个花盆,一个石臼就是一个小菜圃……一个个小物件妙趣横生又不失雅致。在走访中队员们有幸遇到陆笪村最美乡村建设的总工程师朱开生。据朱开生介绍:“建设时用到的石头、木材、竹子等所有材料都来自于当地,瓦、罐等装饰物也都是村民们闲置不用的,废弃的风扇叶、石磨、破坛旧罐等嵌入围墙造景,营造了浓浓的乡村味道。”

在朱开生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参观了村里几处景点。在一个墙角下,队员沈琪悦注意到一个被鹅卵石围起来的小区域,其正中间是一个凸出来的小管道。朱开生说这原本是建筑过程中无法拆除的管道,为了保持美观并没有将它闲置一边而是改造成一处小景点。队员们对这种注重细节的处理方式表示惊叹,把握每一个细节也是大家必不可少的优秀品质。

善于因陋就简、废物利用的朱开生说:“这种就地取材的设计理念不仅节省了建设成本,也更好的塑造出原汁原味又别具一格的乡土风情。”

追溯历史,文化民俗共融合

陆笪村是目前有正史可佐证的陆氏发源地之一,最早可追溯到南宋时期。这里的大部分居民都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后代。而村上的“山阳面馆”便是追溯历史文化的典例。陆游是越州山阴人,而面馆位于山北,因而称“山阳”。据村民介绍,山阳面馆是村里第一个进行改造的特色建筑。在征得面馆老板允许后,市镇政府出资打造融合传统文化和乡风民俗元素的特色建筑。

来到山阳面馆,实践团也品尝了这里的特色面,面馆老板娘给队员们加了两个蛋,满满的一大碗,承载着陆笪村村民的热情与淳朴。“精致的木桌和小木椅、嵌在墙上的老电视和收音机、抗战时期的热水壶和小瓷缸……”这些怀旧小物件勾起团队成员们儿时在爷爷奶奶家的记忆。看到面馆如此受欢迎,其他百姓也相继配合政府和项目部进行改造。“能够给大家树立这样积极的示范,我们感到很荣幸。”面馆老板很感激政府的大力支持。

“朝登北湖亭,遥望瓦屋山。”千年前李白于瓦屋山作此诗赠予同行旅人;“汇历史文化,品匠心独具。”千年后实践团于山北村追溯沉淀记忆,感叹乡土情怀。

手指山薯,因地制宜创收益

“红皮黄心,皮薄如纸,无筋无丝,粉糯细腻,味如板栗。”据陆笪村团支部书记刘剑介绍,陆笪村在去年推出手指小山薯并获得可观的收入后,今年也继续推广并扩大种植面积,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还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种植小香薯的奶牛场山日照充足土地肥沃,还有超高的负氧离子。生长过程中采用山上的天然池塘水灌溉并采用最传统的人工采挖的方式,轻挖、轻装、轻运、轻卸,保证山薯生产质量。”团队成员们在品尝手指山薯后也称赞不已。刘剑说手指山薯之所以好吃,很大程度上由于种植地区条件的适宜。

然而不是所有过程都是一帆风顺的。从2017年开始他们便向外推广过金丝黄菊,但是因为刚起步缺少经验,所有包装的工作都由村委会的工作人员亲力亲为,极大地增加了工作量。了解到这些情况,队员们不禁感叹基层工作的不易。吸取经验后在去年他们成立了合作社请百姓生产包装,这种方式不仅给村民带来收入,村委会还将卖山薯的钱用于美丽乡村的建设,一举两得。

目前陆笪村还在建设中,预计在明年年底完工。刘剑表示,陆笪村在借鉴周边已建成的特色田园村塘马村的同时,还将有自己的特色。刘剑说:“我们不仅要建设乡村的‘美’,还要留得住人。我们希望通过移动厨房、特色花海、私人民宿、景点驿站等独具匠心的设计让游客们感受别样的田园风光,进而爱上乡村、留在乡村。”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651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青岛科技大学信息学院“云上课堂”支教团开展的线上辅导教育活动

为引导孩子们正确认识自己,树立集体意识,引导孩子们在学习生活中感受解决困难的快乐,8月11日上午青岛科技大学“云上课堂”支教团在线上举行课堂学习活动。活动过程中,支教团成员给孩…… “云上课堂”支教 青岛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青岛科技大学 “云上课堂”支教团开展的线上辅导活动

青岛科技大学信息学院学生为提高偏远地区学生的学习水平,8月11日,青岛科技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云上课堂”支教团在线上开展第三次语文线上教育活动。支教团成员带领着学生们学习文言…… “云上课堂”支教 青岛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青岛科技大学信息学院 “云上课堂”支教团开展线上辅导活动

为提高偏远地区学生的学习水平,8月10日,青岛科技大学“云上课堂”支教团在线上开展第四次数学教育活动。支教团成员带领着学生们预习新课,为他们讲解着新的内容,并给他们拓展一些内容…… “云上课堂”支教 青岛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青岛科技大学 “云上课堂”支教团开展线上辅导活动

为引导孩子们正确认识自己,树立集体意识,引导孩子们在学习生活中感受解决困难的快乐,8月10日上午青岛科技大学“云上课堂”支教团在线上举行课堂学习活动。活动过程中,支教团成员给孩…… “云上课堂”支教 青岛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青岛科技大学信息学院“云上学堂”支教团从英语的视角出发,拓宽孩子视野

8月9日,青岛科技大学信息学院“云上课堂”支教团老师用云课堂为留守儿童继续讲课。这是青岛科技大学信息学院“云上学堂”支教团的第七天讲课,同时也是第二堂英语课。讲课过程中,老师与…… “云上课堂”支教 青岛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青岛科技大学信息学院“云上学堂”支教团用英语的视角欣赏青岛,同时给朴

8月9日,青岛科技大学信息学院“云上课堂”支教团老师用云课堂开展第二次英语课,这也是第七天讲课。在本次活动中,支教老师们展现出极高的工作热情,表现出奉献的魅力。老师在课前先是放…… “云上课堂”支教 青岛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青岛科技大学信息学院“云上学堂”支教团以身作则,身体力行

8月8日,青岛科技大学信息学院“云上课堂”支教团老师用云课堂为留守儿童继续讲课。这是青岛科技大学信息学院“云上学堂”支教团的第六天讲课,同时也是第三堂数学课。讲课过程中,老师与…… “云上课堂”支教 青岛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青岛科技大学信息学院“云上学堂”支教团爱心助力,为爱而行

8月8日,青岛科技大学信息学院“云上课堂”支教团老师用云课堂开展第三次数学课,这也是第六天讲课。在本次活动中,支教老师们展现出极高的工作热情,表现出奉献的魅力。老师在课前先是放…… “云上课堂”支教 青岛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扬帆逐梦 职通未来 文学院承办山东省高校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双选会暨聊城大学

为畅通企业招聘和学生求职通道,搭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高效对接平台,促进毕业生实现顺利就业与高质量就业,4月10日,山东省高…

文学院举办访企拓岗座谈会

4月10日,文学院邀请潍坊实验中学、东阿南湖行知学校、临朐新时代实验学校及济南天桥黄河双语实验学校负责老师到C210会议室举…

以声传薪火,破茧绽芳华 ——人文学院举办“传薪破茧 燃梦青春”主持人大赛

为融合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创意表达,展现人文学子的文化底蕴,3月30日下午,人文学院于人文艺术实践基地举行以“传薪破茧燃梦…

创新赋能,共启未来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三院联合举

为结合专业特色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提升学子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助力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3月31日晚,由人文社会…

人文学院举办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朋辈辅导首期课程

为夯实学院学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科基础,4月1日晚,人文学院于旗山校区文2-305教室举办首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朋辈辅导课程,…

最新发布

河工大学子走进血液中心——鲜血有限,爱心无限
8月28日,在和红十字血液中心进行沟通后,河南工业大学“金色麦田”社会实践团的队员们前往红十字血液中心,正式开始了志愿活动。因为献血的过程需要专业操作,所以队员们只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清晨,在…
走进张家坪村 ——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张家坪村社会实践团
28日星期三,湘潭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与信用风险管理学院赴泸溪县张家坪村暑假社会实践团今天准备走访泸溪县张家坪村。从县上到村里,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整个张家坪村坐落在…
人间自有真情在,无偿献血我先行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8月25日,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金色麦田”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河南红十字血液中心,进行访问及志愿服务活动。上午8点左右,金色麦田团队到达血液中心,杨翠英(化…
以梦为马 不负韶华
为让教育回归本真,焕发课堂的生命力,让每一个参与的小朋友都绽放精彩人生,探究学习的乐趣与收获的喜悦。近日,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传爱心火炬筑我中国梦”实践团队在胙城县创新小学开展了一次意义非凡…
以学生为中心,寓教于乐
为紧跟教育事业发展的新方位与新坐标,贯彻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近日,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传爱心火炬筑我中国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延津开展…
三下乡:西南石油大学开展垃圾分类宣讲,营造良好生活环境
通过前期的垃圾分类调研,西南石油大学绿源可新暑期实践队于8月1日前往天津新开里居委会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旨在增强居民的分类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开展分类宣传讲座,树立环境保护理念在居委会工作人员…
入村听声 ——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张家坪村社会实践团
27日早上8点,实践团成员们早早地从宾馆出发,乘坐一个多消失的公交车到达了洗溪县城,从工作人员处了解到了张家坪村近期正大力宣传建设“乡风文明”,并以创建“三个张家坪”——生态张家坪、美丽张家坪和幸…
放飞梦想 爱与天地
为丰富当地小学生的课外知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在实践中能够自我发现、自我提升并且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近日,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传爱心火炬筑我中国梦”实践团队围绕多层次、新维度的教学目标,在胙城…
送法下乡之泸溪县一日普法 ——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张家坪村社会实践团
26日早晨,湘大法学院赴张家坪实践团再次来到了泸溪县政府扶贫办,为今日县上普法进行准备工作。在前期普法中,团队成员对当地的法治情况进行了初步调研,根据当地实际法治问题制定了普法手册。在与扶贫办工…
三下乡:西南石油大学开展天津基层垃圾分类访谈
7月25日,西南石油大学绿源可新暑期实践队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开始出征,前往实践第一站:天津东疆地区。以社会实践为载体,通过走访和调研,深刻了解当前天津垃圾分类形势以及基本措施,使国家重要政策深入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