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西安理工大学机仪学院“青春在沃 绿野守护”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于下午四点整到达大荔县县城,展开为期八天的“农村生活垃圾现状调查及处理模式探究”。
在出发之前,指导老师在强调调研任务的同时,再三向实践队员叮嘱了安全问题。8月中旬的天气,依然骄阳似火,酷暑难耐,但这样的天气丝毫抵挡不住实践队伍队员们积极热烈的心情。
到达大荔县之后,实践队员收拾好东西,做了适当的休整后,便开始了本次的调研任务。下午五点半,我们来到了官池镇九龙村。我们首先来到了九龙村的村委会,在这里,我们见到了该村村委会委员,“美丽乡村”负责人李会计。在和李会计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了该村在垃圾回收处理上的一些问题。
该村共780户人家,早在2015年,镇上就对村内每家每户发放了垃圾桶,置于家门口。该村共有2辆垃圾运输车,且针对贫困户,设有9个公益岗位。每两天村内都会对垃圾进行统一回收,然后运往固定的垃圾处理点进行处理。位于这9个公益岗位上的村民,需轮流在每天早上六、七点左右对村内渠道内的垃圾进行清理。
在村内的垃圾处理方面,当地政府进行了详细的工作安排,且宣传工作也非常到位,村委会不断细化管理机制,并且会颁布一些乡规民约,督促大家积极加入到垃圾治理的行列中来。村委会以自身的优势,带领群众做好垃圾处理工作,并根据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形成“环保+扶贫”的新模式。村内在垃圾管理方面,整体情况较好,在周围29个村中位处前列。
在和村民的交谈中,我们发现村内仍存在一些问题。第一,由于该村内780户共3325人,平时生活垃圾较多,但是垃圾处理场的场地面积较小,尤其在节假日垃圾量较多时对垃圾不能及时进行处理。第二,村民在思想上不是很重视,村委会委员告诉我们,村内针对垃圾回收,每户人家每月收取10元费用,但村内780户人口,一般只能收到600多户人家所交的费用,并且部分村民文化程度有限,以致相关知识的宣传比较困难。第三,村内资金有限且老龄化问题较为严重。村内的9个公益岗位,每人每月只能拿到400元的工资,再加上村内青年人大多数都外出打工,村内居住的大多是老年人,所以虽然有9个公益岗位,多数人却都不愿加入进来。
经过第一天实践队员深入基层的走访调查,我们深切体验到了接下来的调研任务之重。垃圾分类回收是对垃圾进行前处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分类投放、回收、利用,变废为宝,不仅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又可以减少垃圾的处理量,它是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队员们也深刻认识到垃圾分类这一政策的重要性,垃圾分类任重道远,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做好变废为宝的工作,我们义无反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616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