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5年底,我国还有5630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83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以下统称贫困县)和12.8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多数西部省份的贫困发生率在10%以上,民族8省区贫困发生率达12.1%。而对农民来说,土地是“命根子”,是生存权益最集中的体现。目前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在加快推进,农民的土地权利更应该得到充分尊重和维护。2019年7月24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赴甘肃会宁调研服务队深入国家级贫困县——甘肃省会宁县调研当地土地休耕情况。图1队员走访典型乡镇
土地人均占有量对于农户耕作意愿的影响
近几年,对于农户耕作意愿这一问题,在这个小县城变得错综复杂。拥有大量农田的部分农户因为家庭主要劳动力的外流,无力耕作而选择休耕甚至土地荒芜;而少量土地拥有量的部分农户由于家庭压力大而选择全部农田均常年耕作以补贴家用或用来解决家庭消费粮食问题;这种情况下土地保护不足的问题便在不同视角下显现了出来。如何根据农户家庭实际情况进行政策调节或农户之间的相互协调机制,或许可以进行大胆的尝试。
年龄因素对于农户耕作意愿的影响
对于历史较为悠久的古老县城,农民对土地赋予的感情对于农户耕作意愿有着很大的影响,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民则表现的尤为显著,很多老一辈农民的子女已经在城市投入工作,但由于对土地的感情使他们仍然坚守在乡村,即使不能全部耕种,但是也通过休耕政策保护的很好,保持着较强肥力,土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状况都有着很好的展现;相较主要劳动力仍留在农村的家庭,对土地的感情则相对欠缺,在肥力较好或亩数较大的农田种植主要经济作物之后,便继续寻找其他从业方式补贴家用,对其他土地则选择了荒废;近年来的休耕补贴政策,希望可以对诸类情况进行补贴和改善。图2队员向年老农户了解情况
所种植作物对农户耕作意愿的影响
当地农户对于杂粮的偏爱可见一斑,在土地的归属方面自然不可或缺,比较有特色的作物有:甘薯,扁豆,苜蓿,黄豆,胡麻等。由于与豆类作物共生的根瘤菌能固定空气中的游离氮,同时豆类的圆锥根吸收土壤深层养料和水分的能力优于谷类作物,种植豆类作物或用以同禾谷类作物轮作、间作,还有充分利用和培养土壤肥力的作用。土地在种植豆类作物后,对土地的肥力有很大的提升,第二年便可种植其他作物;而对于种植过需肥量较大的作物,便需休耕一年使土地肥力得以恢复。
农村的扶贫攻坚道路上,土地扮演着极其关键的角色, 在生态压力日益严重的今天,要想实现耕地综合生产力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休耕轮作是必经之路。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606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