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科技与时俱进的今时今日,我们生活的社会中的产品生产越来越多地融入了机械化流水线操作。多了智能,少了人工;多了机械加工,少了手艺制作。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这是时代进步的体现,但是从某些角度看我们或许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发出无声的叹息。那些老祖宗遗留下的,传承而有的手艺技术我们是否还真的能守得住吗?
我们18环境本2班开展了“让文化说话一传统手工艺随环境变迁调研活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由班级成员组成的6支小分队,于2019.7.6开始分别前往衢州市各个地方调研关于手工艺的现状,有龙游皮纸,江山清湖老街上的祭盘、竹篮、竹刷,沈氏古琴坊,蛋雕等等,接下来听听手工艺人讲诉他们的故事。
一位做木匠的老爷爷姓何,有78岁了,小时候就开始跟自己的师傅学的,至今已经六七十年了,他以精湛的木匠工艺在街里闻名,何爷爷制作的祭盆整个都是桑木制成,通过榫接等方式拼接,无一根钉子的参与。虽然老爷爷手下有门生,但因其艰苦的手工活环境几乎都难以坚持。
爷爷说传统文化是广义的,古琴制作也是传统文化的一种,现在时代在变化,古琴对人们来说有些陌生,出现的频率很少。但琴艺的学习对人们来说很重要,培养人内心的平静,一种情操的陶冶。沈氏古琴坊,它没有坐落于闹市,而是在一个小巷里,就像古琴一般,在一个让人心静的地方。
徐奶奶编的篮子有大、中、小之分,而一个小篮子就要耗时三小时,徐奶奶编了二十多年的篮子,所消耗的时间也不是几个小时那么简单了,这是她的美好时光,而这个篮子也承载了奶奶的希望,但是徐奶奶说她的这门技术并没有找到继承人来传承下去。
手艺人制作精美的手艺制作。这里既是手艺又同样是守艺。尤其是时至今日,更多的人们不断地告别着单调,辛苦的手工艺创作,而不断地渴求着融入快节奏的大都市生活。那么这群还可以沉静下心去创作的人们无疑是可歌可敬的。为了这些有故事的艺术品,中国的手艺人们除了将老祖宗留下的手艺进行着坚守,更通过钻研和学习在不断地创新。耐得住寂寞,静得下内心,爱得上艺术,守得住技艺,这便是手艺人的写照。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585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