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牟平东方海洋牧场明溪基地
主要海洋生物:
养殖:青鱼、黑鱼、马面鲀
野生:鲅鱼(由于生活习性特别,与人工渔礁的关系并不大)
基本现状:
东方海洋牧场所投放的混凝土人工渔礁主要是牧场自己现场生产,主要规模为3*3*3m的立方体渔礁(结构简单的结构3-4t,结构复杂的15-16t)。该牧场以前也投放过石块,但由于政策现在不允许投放石块,现在投放的人工鱼礁主要以混凝土渔礁为主。(投放200方石块一万多元,投放3*3*3的人工渔礁也一万多元)
投放成本:
1、东方海洋牧场人工渔礁的投放成本主要取决于所投放渔礁数量的多少。
2、越近海作业,成本越低
运输船+作业船投放方式:牧场负责人曲总认为在船上装配可能性不大,原因:1、海上作业麻烦 2、人工渔礁离海岸进
主要投放形式为用船运输至地点,然后靠重力投放。
投放前需要做海底调查(该牧场的海底调查被岩土公司承包)。
渔礁形式:
牧场负责人曲总说目前还没有为某一种鱼研发特定的渔礁。现在的渔礁主要是为了在海底形成上升流或乱流,将海底的养分输送到浅水区域。现在渔礁的主要形式为框架+空隙(车叶型人工渔礁)。牧场负责人曲总认为混凝土和钢板结合的人工渔礁比较有优势,海可以用网增加渔礁的面积。
人工渔礁的主要问题:
1、生产工艺复杂。渔礁的构型复杂,主要体现在模板工程复杂,钢模板:组装--浇筑—拆模过程中易出现问题,如涨模、难组装等。该牧场的解决方案为把小块的金属模板焊接在一起,减少组装、拆卸等过程的难度,但成效不大。
2、陆上运输。如果人工渔礁的制作地点与投放地点距离较远,运输成本就会很高。
3、结构复杂的人工渔礁可以预制零件,然后现场组装。(日本渔礁工艺)
对水环境的影响:
渔礁投放规范规定投放渔礁时每组渔礁之间要相隔一定的距离。(很多人并不会遵守,而是一次性投放很多)
一般水深为6-10米,最适合海参生长(阳光),人工渔礁一般为2*2*2m;20米左右(离岸1200米左右)投放渔礁为3*3*3m;深海投放人工渔礁没有收益,主要作用是为海洋生物提供一个冬季繁殖栖息地,使海洋生物在气温回暖后再回到浅海渔礁处,形成循环。现在深海养殖只有网箱养鱼。
人工渔礁收益方式:
海参、鲍鱼养殖
休闲海钓业
对渔礁的争议:吸引还是促进繁殖?
牧场负责人曲总认为渔礁可以促进海洋生物的生长,可以为鱼类提供躲避天敌的场所和大量的食物,对鱼类的繁殖有很大的益处。
放流:
放流方式不合理,政府监管不力,导致放流成活率低。(20%不到)
正确方式:温室孵化—放入海洋网箱适应—放流
海洋问题:
吸引别处鱼类,使得资源分布不平衡
渔礁种类:(主要追求轻质与较高强)
泡沫+混凝土(轻质)
废旧塑钢+牡蛎壳粉(造价高,强度差,废物利用)
旧轮胎(污染环境)
集装箱(铁质材料对吸附物的吸引最大,不需要太考虑腐蚀,吸附生物会在铁的表面产生一层保护膜)
普通渔礁(主要注意投放使得损伤)
“万”字型(产生上升流)
乱流型(产生乱流)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546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