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为了宣传和推广三江侗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方便对其进行合理开发,推动三江县的文化发展提供意见和建议,广西师范大学校艺术团调研小组特设立“侗”乡情——非遗文化产品助力扶贫的路径研究的课题。
8月25日,由八名成员组成的调研小队相聚于三江县城,前往调研。
团队的第一站是月来越好饭店,该饭店主营侗族特色饮食产品,我们说明来意后,老板热情地让工作人员配合我们的调查,通过填写问卷、问答交流等形式,深化了我们对于侗族饮食文化的理解。
工作人员提到,侗族的饮食文化非常多样化,而他们饭店主营的其实是簸箕宴——将侗族的特色菜肴放在一个簸箕里面,底下垫着芭蕉叶以熏陶保香,菜肴美味丰盛,样式匠心独具,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品尝,带动了饭店的经济发展,创收年年新高,体现了非遗文化助力扶贫。
见识过簸箕宴后,工作人员给我们介绍了油茶。油茶是侗族的又一文化瑰宝,它由特质茶水、花生、炒米、油果、葱花盐等辅料佐成,清苦解腻,利于饭后消食,令人一尝忘怀。
老板提到,簸箕宴和油茶常常搭配销售,让他们饭店在食客中打响了口碑。
不过,当我们越谈越久后,老板也不由得脸上浮现愁容,面对我们的追问,老板道:“簸箕饭和油茶都不是普适性强的美食,人们大多都是抱着猎奇的心理前来品尝,满足了好奇心后,就不再前来了。”
辞别了月来越好饭店,我们一行人来到了风雨桥,在风雨桥附近许多非遗闪闪发光,其中最为瑰丽的珍宝莫过于全国仅此一家的神仙豆腐。
店老板向我们介绍说,神仙豆腐是侗族本地不得不说的特色,它色泽呈现墨绿,口感类似龟苓膏,由双翅六道木(俗称神仙树)制作而成。爽滑细腻,清凉解暑,是度夏不可或缺的良品。
店老板面有得色地向我们介绍,在这炎炎暑假,许多前来风雨桥观景的游人都少不了在他的店里尝一尝这神仙豆腐。提起非遗创收问题,他满面笑容地说:“生活好过了许多。”
但是,店主在后面也补充道:“生活比起以前好了很多,但是也遇到了瓶颈,人们并不会常常来吃神仙豆腐,它的售卖依赖游客,变动性大,日常收入波动严重,经济想要再次进步,很难。”
神仙豆腐店铺附近便是风雨桥,我们一边观赏一边向路边行人发放问卷,询问他们对于桥梁的看法、体验等等问题,大多数人向我们表示:“愿意再来这个地方一游。”
一位当地人听说我们是暑期调研团队,自告奋勇担任了导游的任务,向我们介绍了风雨桥的建造技艺,该桥在保留了当地木质建造文化的前提下保证了其交通的实用性。它不仅仅是全国木建筑文化产品的典型代表,更凭借自身的精巧吸引了大批游客,振兴旅游业,带动经济发展,促进扶贫。
在发放调研问卷时,我们偶遇了一位前来观摩的建筑师,他曾经设计了不少大桥,当问起他为何前来观赏风雨桥时,这位建筑师表示道:“风雨桥最大的价值不仅仅是旅游业,更是它的建造技艺,这种技艺是一种独特的桥建筑非遗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应用于各种大桥,促进当地的交通,甚至是经济。”
侗族文化精博广深,我们通过取样调研,得以切片式地窥见一角。它们从各个方面助推了三江的经济发展、贫困侗族人的积极创收。
但是,它们助推经济的优点,也反过来成为了制约经济再次大跨步的缺点,因此,侗族文化若想大跨步地推动经济发展,还必须积极推进现代化和创新化,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同时,也能击中大众心理,达到广泛营销的目的,从而促进三江地区和侗族人民与时代一起奔入小康。
(侗情团队 文/朱奕璇 摄/团队全体)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522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