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纪实:陶俊升——医德党心40年
通讯员胡军舰)近期,陕西师范大学白河“三苦”党建实践调研团队赴特大山洪受灾区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进行实地调研。团队得知,在白河县西营镇天逸社区里,有这样一家普普通通的诊所坐落在车水马龙的街道旁,诊所的主人是年过六旬的陶俊升老人。老人咋一看只是个普通的老人,喜欢参与社区举行的各样文化活动,饭后还喜欢走街串巷遛弯逛街。但殊不知,在平凡的外表下,却藏着一颗历经四十年风雨的医德党心。
老党员,亦是老医生
“我是1974年6月入的党,在2013年过来之前,一直在白果村工作,担任了20多年的党支部书记了。”陶俊升老人说道。入党至今,陶俊升老人已经走过了45个春秋,见证了白河县翻天覆地的大变化,也亲力亲为的为这些变化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但这些年,让陶俊升感慨颇深的却是党建扶贫对人民生活条件的切实改善。为什么呢?这与他的本业——医生息息相关。
陶俊升正在和队员们畅谈医德医心以及党建扶贫的感想。通讯员胡军舰摄“曾经的村里卫生医疗条件很差,到最近的卫生室都要走两个多小时的山路,而病人生病,多半都没有能力去到卫生室,这时候就要我们背着箱子到病人家里去看病了。”回忆起从前的艰苦岁月,陶俊升老人感慨万千。“村里很多都是贫困人家,儿女又都不在家,老人和小孩相依度日,经常生病也不去看医生,就导致了很多悲剧。”陶俊升老人行医生涯中,印象最深的一次行医经历莫过于87年的那个夏天。那是很热的一天,陶俊升一如既往的在卫生室里看病坐诊,突然间,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急急忙忙地跑了进来忙说“爷爷不行了,爷爷不行了,快去救救爷爷!”突如其来的呼救让陶俊升既惊奇又担心,看着眼前满头大汗的小女孩,陶俊升二话不说拿上急救箱救跟着小女孩火急火燎地出门了。陶俊升背着好几斤重的急救箱,就这样跟着小女孩走了两个多小时的山路,来到了山上的一座小茅房之中。屋中的床上躺着一个老人,在那一动不动。根据诊断和打听陶俊升才知道,老人是得了脑梗,现在双腿已经瘫痪得走不了路了,在床上都躺了十天了,每天都是靠邻居的接济帮忙才挺过来的。孩子的父母都在外打工,平时一年也就回来一两次,老人就和孩子相依为命。看着老人眼眶浑浊的眼泪,陶俊升下定了决心:要多多下乡到家帮村民看病。自那以后,十里八乡就多了一个背着医药箱到处奔走看病的人,无论严寒酷暑,无论山长路远,陶俊升总是能在病人需要的时候来到病人身边,这一走就是四十年。“现在不行啦,老了走不动了。所以他们政府就帮我开了这个诊所,帮这周围的人看看病,还经常去社区里帮那些老人免费测测血压啊之类的,发挥发挥余热。”谈到当下的生活,陶俊升颇为满足。“自从扶贫开展以来啊,这个镇子大变样,街道干净整齐了,最关键是人民的生活都好了起来,再远再偏,都有救护车来救护病人,再也没有以前那样看病难的情况了。”
老当益壮,守志如一
如今,陶俊升守着他的诊所,四十年如一日的继续帮乡里乡亲看病,同时他还关心党建、心系党建,在社区的党会工作上积极组织社区文化工作,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受到当地乡民地爱戴。在2017年12月4日,他还代表西营镇天逸社区宣讲了十九大的理念和他的体会,给当地民众做了一个激情饱满的演说,传达了每个老百姓对十九大以来党的工作的满意与支持。
陶俊升,一个老党员和老医生,用他四十年的一言一行,向世人展示了一个老中国共产党党员的责任与担当。“我们要亲近群众,帮群众做实事。要让群众生活开心,身体健康,让群众感到党的关怀和社区的温暖,这才是我们基层党员该做的。”陶俊升不苟地说道。
陶俊升的故事,让我们队员都深受触动,也让我们明白,白河的脱贫攻坚战,离不了群众苦干,离不了领导苦抓,更离不了干部苦帮。只有上下一心,齐心协力,脱贫攻坚才能打得响,打得好。
团队成员与陶俊生老人合影留念。通讯员拓佳雨摄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449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