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随电子科技大学微爱支教队赴阿坝县查理乡神座村,开始为期一个月的支教历程。恍恍惚惚间,支教的日子已经过半。在支教前我就在想,除了日常的课程,我应该开设什么课程呢?什么课程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最后,我选择了科普课。
“好为人师”是每一个人内心潜藏的因子,分享自己所学的可以带来巨大快乐。人类在进化的历程中,不仅传承了为适应环境逐渐进化的基因,也传承了为了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方法——那就是科学。
不同于基因的传承只能通过血缘,科学的传承不受任何的限制,科普,是其中一种最方便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科普能够提高受众对于科学的兴趣,化解受众生活中的误解和迷信,提供一个符合科学,亲近科学的一个生活方式,最终可能改善社会的意识形态。
图为可怕的科学系列丛书内容
个人认为中国的科普书籍还不够完善,连贯性和趣味性差,并且缺乏一个体系。近几年国内的科技可能发展地很快,但我国外的科普书籍和视频还有一些值得借鉴的地方。以美国为首的国外用“小鬼当家”式的幽默来讲述科学,而国内基本是从上往下或者是陪同式的教育,这很难激起学生们的兴趣。散落的知识只能让读者知道有什么,而不能让读者在科学知识之间进行联系。大学的一个老师说:“读科普就是把一群孤零零的树转化为森林的过程。”我认为,对于科学知识尚未扎根的同学们来说,科普最重要的目的是培养科学兴趣和科学观念,对世界有最普遍的认知,也就是掌握每棵树之间的联系,再从今后的学习中,了解每一棵树,从中感悟它在整片森林中的地位,并以此激励自己去学习和进步。
来神座支教期间,在每天上午上文化课的同时,我也在筹划着给孩子们上科普。注意到他们平时也会带一点科普书来看,支教前期,我也先给孩子们看了一些精心挑选的科普书籍,效果还行,但没有达到最好的效果(对于一套丛书而言,读者看了其中一本而不去看其他的,对于作者而言是一种失败)。在第二周,首次在低年级开设了科普课,上课时孩子们都很认真地听讲,有自己的想法,经常提出问题,仿佛让我看到了往日的自己。
我准备的科普课,以天文知识为主。从地球出发,了解太阳系8大行星,同时一边讲述物理学(天文学)名人,一边往外飞,讲黑洞,讲银河系,讲前沿科学,讲大国工程。上课形式是先简单讲述上课的内容,普及一些知识观念,再通过科普视频让他们容易的理解,最后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图为“我”给孩子们上科普课
科普对我而言有着很大的影响。幼时我也曾以“科学”为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周周泡在图书馆,看自己挑选的科学著作,励志为此而奋斗终生,可是后来发现科学的路并非一帆风顺,而我又并非兢兢业业之人。平日中的努力不足以促成成功,生活中的娱乐又让我变得更加浑浊。有时我就在想,就算不能往前走,也要将这份对科学的渴望传承下去。
很可笑吧。
小时屋内的墙壁上,爸爸用铅笔画了太阳系的地图。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一圈一圈的轨道,在脑中成型,也在心中落了根。至此就无可避免地进入了科学的世界。那时的我是快乐的,也是幸福的。
曾经爸爸考我:地球中的海水占多少?70%——错是69%。1%的差别很小,也很大。接近一个月的支教,科普课课时很少,但也能起到的作用很大。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并不是知道了天上的星星是什么就好了,而是希望他们能够以此为动力,因为只有心中有更远的方向,路才能走得更远。我更希望他们长大以后能将这份心传承下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唯有将对科学的渴望传下去了,才是真正的科普。
我也希望在剩下的几天里,穷尽我所学,把一点点的科学名词现象实验工具的知识带给他们,从此萌发科学之芽,就可以了。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401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