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岁月、巴山楚水在衣裙上绣出历史的模样,针线间流淌的是生命的纹路,是花垣人民对苗绣的深切热爱。
图为花垣县边城镇
阻挡苗绣发展的绊脚石是什么?未来苗绣该如何生存?如何通过苗绣来进行脱贫?
2019年8月21日下午两点,带着这些问题,调研团兵分两路,分别去往花垣县农业农村局和花垣县文广局非遗办进行深入调研。
农业农村局:政府支持,发展多元化
一队首先抵达农业农村局,在龙副局长的介绍下,调研团就苗绣的政策扶持、电商合作进行了深入了解。
图为农业农村局门前合影
苗绣在花垣历史悠久,古花垣人身着苗服开山拓土,近代花垣人依靠苗绣脱贫致富。可以说,苗绣在花垣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图为文广局非遗办苗绣博物馆内文物
图为边城苗服女性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农业农村局将于今年十月份着手整合苗绣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同时县政府也将举办各种品牌活动,共同谱写苗绣新篇章。如,8月24日,双龙镇将举办地方文化荟萃,苗家韵味十足的赶秋节;9月6日,湘西自治州开发区举办农产品展销会,届时精美绝伦、巧夺天工的苗绣将齐聚一堂。
为推动花垣县苗绣产业发展,政府全力支持。
龙副局长向调研团介绍了他们在扶贫方面做出的一项重大举措—“2019年5号文件产业扶贫”。该政策主要提出“7+7+1”的产业模式,其中两个“7”分别为种植业和养殖业,而“1”则为苗绣。
该模式将苗绣作为特色产业发展,政府也给予大力扶持。与此同时,政府着手创办养蚕基地,用蚕丝来制作苗绣,解决了原料问题。
龙副局长就当前花垣县苗绣经营模式,进一步为我们介绍了当地发展较好的一些合作社。十八洞村委卸任后着手创办的十八洞苗绣,其绣品精美,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麻栗场镇也收到一份来自联合国的订单,未来发展前景可观;七绣坊和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则主要以电子商务的方式来进行售卖,销售渠道较为发达。
2014年至2015年,政府创办苗绣培训班,邀请能力较强的绣娘担任教师,能力尚不足的绣娘可以在政府的帮助下进行学习。培训结束后绣娘既可以回家自行生产销售,也能够与七绣坊等企业进行合作。培训后的人才被定型为商业技能型,她们如果具有能力、资金、管理技术的还可以自行创立苗绣站甚至公司,扩大生产规模。
文广局非遗办:传承不能泥古,创新不能越界
今年6月10日是我国第三个文化与自然遗产日,也是第十四个自然遗产日。近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图为调研团于文广局门前合影
然而,如何把握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如何扩大传承人群体系等等,又成了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非遗办简馆长和调研团就这些问题进行了经验分享和深入探讨,简馆长还向团队介绍了政府对非遗产业的相关支持性政策。
调研团在近几天发现,很多绣娘一直坚持“本真性”的传承,纹饰夸张生动、色彩鲜艳明快,与古苗绣如出一辙。简馆长表示“这已经成了普遍存在的问题”,他说,“很多人认为非遗传承要原汁原味,其实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诚然,我们要保护,但我们不要冻结。
当然,非遗传承不仅要在设计上创新,也要对其历史价值、人文情怀予以坚守。简馆长深有感触地说:“我们要创新,但一定要尊重遗产。如果创新脱离了本身的文化环境,那么就改变了非遗的性质。”
图为非遗办简馆长与调研成员交谈
随后,简馆长就政府对非遗产业做出的政策支持问题做了详细解答。培训班对贫困户免培训费,对建档立卡户有额外补贴,政府对中小微型企业采取营业额30万以内实行免税等举措,这些都对苗绣更好地发展提供了相当程度的帮助。此外,政府每年还会对国家级、省级非遗发放相应保护经费。同时在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开设苗绣兴趣班,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学习非文化遗产。
来过这片土地,眼观得针线飞华,耳听得机杼吱呀。调研团愿在此驻足,也愿意为之付出努力,让苗绣的故事延续!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389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