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战略,以实际行动助力农村发展,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7月8日,安徽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赴安徽合肥市大圩镇慈云村暑期调查团队前往慈云村开展了调研活动。在调查活动中,发现了慈云村葡萄产业发展存在如下问题。
1.种植品种单一,葡萄销售市场饱和
在团队开展调研活动之前,团队成员一起通过官网微博等信息端搜集了一些关于大圩镇慈云村的有关资料。慈云村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大圩镇东面,地处乡村旅游主景区,近几年种植户正积极发展葡萄标准化栽培,致力于突出当地特色。7月8日上午,团队成员分为两组走访慈云村各家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开始实地调研活动。在团队采访过程中,一位名叫梁发明的葡萄种植农户向我们介绍,慈云村是大圩镇葡萄种植的发源村,当地的果树种植业都是以葡萄为主,几乎家家都种着葡萄。当团队成员问到葡萄近年销售状况时,梁发明说到,零八年之后,葡萄市场价格有所下降。葡萄种植规模扩大了市场竞争也大了,这几年的销售一直不是很好。采访中调查团向种植户了解到当地过多的葡萄种植导致葡萄产量过大,在葡萄成熟时期销售市场容易达到饱和状态,导致葡萄滞销。关于“市场饱和”一词,当地种植户不止一次地提到。
2.线上销售不成熟,销售渠道单一
孟梅葡萄园里,团队小组成员正在和一位老爷爷交谈,他是这家葡萄园的负责人。“葡萄园平时都是爷爷奶奶两个人打理吗?”小组成员问到。爷爷笑着说:“是的,家里的孩子都在市区工作。这葡萄园平时是我和老伴两个人打理的。”“那您家的葡萄销售如何呀?”另一名小组成员向爷爷问到。爷爷向他说到,近些年的葡萄销售足够保障他们老两口的生活了。葡萄成熟的时候当地会举办葡萄文化节,市内的居民以及周边地区的游客都会前来自行采摘,那时候的销量还不错。平时,家里的亲戚熟人也会帮忙宣传销售一些。随后,调查团又向爷爷问到除了这些销售方式外,有没有考虑过网络销售,比如利用淘宝等一些平台销售自家的葡萄。爷爷说他和奶奶两个人年纪大了,不懂那些。家里的孩子又都有自己的事业工作,在这方面也帮不上什么忙。随后在当天小组的问卷调查中整理的数据了解到当地葡萄种植户年龄都偏大,子女基本都在外地工作。他们的销售方式大多都是游客采摘和熟人代销。许多种植户反映,后期他们的葡萄卖不完,只能低价抛售甚至烂在路边。
3.政府宣传到位,但缺少资金、技术支持
接下来的走访过程中,当团队成员提及到葡萄文化节等活动宣传时,大多数村民都满意地点头,称赞当地政府的广告宣传到位,让合肥市民知晓大圩葡萄,吸引了不少前来采摘葡萄的游客。但是当问到政府是否为葡萄种植业提供资金帮助和技术支持的时候,农户的答案大多都是没有,只有少量外地葡萄承包户会享受到补助政策。对于一些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的农户来说,足够的资金有助于当地葡萄种植业高质量高标准的发展,并且村民在葡萄种植过程中主要依靠经验种植,技术支撑不够,也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走访过程中有一家名为亚洲葡萄园,当团队成员提及葡萄种植技术时,他表示希望政府与安徽农业大学合作,在慈云村试点用新技术种植葡萄,提高葡萄品质。
4.多为鲜果销售,产业链难以延长
提到葡萄大多数人都会联想到葡萄干,葡萄酒等制品。但是慈云村的葡萄种植户都只愿意采用鲜果销售这一方式。团队成员多次向农户问到,为什么不把葡萄做成葡萄干或葡萄酒呢?关于葡萄干,农户提到当地的气候不适合葡萄风干,且也缺乏制作技术;而关于葡萄酒的酿造他们则表示酒厂收葡萄的价格太低,获利太低,而自制葡萄酒卫生问题也难以解决。也有一部分农户表示葡萄酒酿造成本太高,两三斤葡萄鲜果只能产出一斤不到的葡萄酒。苗苗葡萄园的负责人补充到当地的葡萄多为甜性,不适合酿制干红等葡萄酒。这些原因都限制了他们当地葡萄产业的发展,产业链难以延长。
总而言之,在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大家对慈云村葡萄种植业有了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当地村民也很热心主动的向成员们反馈意见与建议。团队成员在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这一进程中又向前迈开了一步。希望有更多的大学生能关注到农村的发展,为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388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