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践目的:
早在2006年,苏扇技艺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苏扇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技艺受到肯定的标志,然而时代的齿轮转动至今,苏扇文化却面临着发展滞缓的窘境。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去了解苏扇文化产生的背景以及目前发展的真实情况;同时通过本次实践,能够对苏扇技艺的特点及其含义有大概的了解;再者希望能通过走访苏扇艺人、手工作坊,做好苏扇文化整理工作;更进一步,结合时代精神,运用现代云储存等先进技术,加强对苏扇制作工艺的全方位保护,推动苏扇文化的传承与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将苏扇文化与文化创新产品相结合,借创新产品为依托弘扬传承苏扇文化。
二、实践内容:
7月7日早上9:30,苏州大学苏扇暑期实践团队就出现在了位于平江路的苏州苏扇博物馆门口,成为它的第一批游客。在苏扇博物馆中,我们欣赏了形式多样、特点鲜明、传统与创新交融、艺术与生活结合的众多当代苏扇作品。在面对着一件件精巧的工艺品时,成员们都不禁发出声声赞叹,也对制扇艺人的匠心独运表示敬畏。在解说员的详细介绍下,成员们也对藏品背后的背景与历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位于苏扇博物馆侧边的一间屋子是出售工艺扇品的店铺,其中陈列出售的扇子都无比精巧且价值不菲。最后,团队成员们在苏州苏扇博物馆门口合影留念,结束了这场视觉盛宴。
7月8日,伴着濛濛细雨,暑期实践团队的成员们来到了坐落于西北街88号的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西北街自2013左右由于便捷的苏扇交易和流通逐渐成长为“苏扇一条街”。而苏州工艺美术馆就位于西北街中,占地面积约4500平方米,是华东地区最大的工艺美术博物馆。在美术馆中,成员们欣赏了各式各样的工艺美术品,譬如:刺绣、雕刻、剧装乐器、书画、苏扇,我们重点关注了苏扇藏品。其展出的苏扇反映了苏州及其周边地区优秀的本土文化特色,小小的藏品中体现出江南水乡的娟秀婉约、优雅含蓄。在门口热心志愿者的陪伴下,我们了解了各藏品背后所运用的技艺并了解了他们的历史渊源。下午的时候,队员们还在热心苏扇工艺店的店主的演示下了解了苏扇的制作步骤,最后店主还和我们合影留念。这一天丰富的行程一定会成为我们每个人美好的回忆。
7月9日,苏扇小分队来到了平江路的一家苏扇馆,准备拜访制扇艺人陈文师傅,在听闻实践团队的来意后,店主慷慨答应为大家现场制作一把折扇。考虑到时间问题,店主只为大家展示了折扇制作中的组装环节。对于陈文师傅来说,制扇不是为生的工具,制扇是他的乐趣,他享受制扇的过程。“小度,小度,放一首邓丽君的歌。”陈师傅说要保持一种愉快的心情去制作一把扇子,他的幽默与豁达着实把我们逗笑了,现场的气氛也活跃了起来。组装折扇包括糊扇面,穿小骨,“撩扇”——将扇边磨圆和裱糊扇骨四个步骤。 “我这里主要用的是糯米来进行粘合,这是重点哦。”店主在最后一步说道。话音刚落,一把精美的折扇就基本制作完成了。陈文师傅“哗啦”一声打开折扇,悦耳的折纸声不禁让人感叹师傅的手巧和折扇的古典韵味,一开一合仿佛令人置身另一个时代的风雅之中。
7月10号,也就是实践的最后一天,我们来到了享有盛名的盛风制扇厂,主场馆两侧分别是制作扇柄和扇面的两间工作室。在主场馆内陈列着盛风扇厂的大师们制作的优秀的工艺品,。在主场馆的墙壁上印有盛风大师详细的介绍和盛风发展史,还有苏扇的种类和历史,成员们因此对盛风扇厂和苏扇有了深入的了解。当天盛风艺术馆正在举行小朋友参与苏扇制作的活动,成员们也有幸围观、参与并采访相关的活动人员,孩子们认真学习苏扇的制作流程,发挥想象力绘画扇面,苏扇文化的传承就在不知不觉间流淌在每位青少年的手中。而两边的工作室更是充分体现了苏扇制作的文化以及匠心的传承。看着手工艺人们坐在自己的工作桌前认真刻画、精心雕琢,成员们隔着玻璃参观,领略了苏扇制作的风采。一旁的老师傅在制作苏扇,一旁的孩子们在创作自己的苏扇,他们都在为苏扇的传承努力,夕阳与清晨在盛丰扇厂里交汇,构成一幅绝美的画面.在最后成员们在艺术馆的主场馆进行了合影留念,以此来铭记此次参观,此次出行使成员们受益匪浅,也帮助成员们更好地完成社会实践活动。
三、实践结果:
实践团队通过实践了解到,中国的扇文化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在全国各地流传甚广。根据晋人崔豹的《古今注》记载,最早的扇子出现在殷代,用雄雉尾制成,称为“雉尾扇”。当时的扇子不是用来纳凉的,而是为帝王“示威仪”的仪仗装饰品,又叫“仪仗扇”。后来扇子由大变小,到了汉代,有了绢制纨扇(又称团扇)作为纳凉工具,人们才开始普遍使用。
而苏扇作为中国传统扇家族中的精髓,以其精美的做工和与书画艺术的紧密结合,得到了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的广泛喜爱。苏扇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已经在2006年被首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苏扇所蕴含的历史价值,更是远远超出了其本身的实际价值。
然而,我们实践团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扇和空调已经代替了扇子,成为了苏州居民夏日的纳凉工具,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人们对苏扇的兴趣和了解,使得苏扇的传承和发展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和现实生活的脱节导致苏扇如今更多地扮演着旅游纪念品和地方特产的角色。通过参观博物馆和拜访苏扇从业者,实践团队发现本该游人如织的博物馆却是门可罗雀,馆内藏品也是乏善可陈。而加工台前的手工艺人基本都是上了年纪的大爷大妈,年轻人寥寥无几。
经过多日的实践,实践团队对苏扇的发展现状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通过讨论,团队总结出了一些对苏扇产业传承发展的建议。首先,苏扇爱好者以及从业者应当通过各种可利用的渠道对苏扇文化进行宣传,让更多人了解苏扇,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延续和创新这一文化产业的行列当中。没有了解,何来传承和发扬;其次,我们发现目前苏扇产品内部差距过大,好的产品价格过于高昂,令人望而却步,而价格便宜的苏扇不仅缺乏美感,而且质量难以保证,因而相关从业者应该合理调整市场战略,推出更能吸引消费者的优质苏扇产品。苏扇是一种手工艺品,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通过各方努力,人们完全可以将其打造成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一张精美名片。
四、实践总结或体会: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成员们都对苏扇有了更具体更准确的认识。在一方水土生活、学习,理应了解这一方水土的风俗与文化。文化与生活息息相关,苏扇作为苏州的一张名片,不仅传承着苏州独有的魅力,也蕴含着中华文化特有的风采,彰显着苏州地区人们的生活品味。每一把扇子似乎都在讲述历史、彰显艺术、阐述文明,它无疑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瑰宝之一。
苏扇的艺术美感令每一位观赏者都不有感叹中国艺术的精妙和中国匠人绝技的高超。小小一面扇子,凝聚着绘画、书法、篆刻甚至是雕刻的艺术技巧,呈现出来的是中国千年来积淀的文化精髓。不仅如此,通过走访各个博物馆和名家大师,我们看到了苏扇的“前世”与“今生”,见证了苏扇随着历史演变的发展和更新。这些印记见证着中华文化古代与现代的传承,苏扇凝结了制扇艺人们毕生的心血和精力,人们在教育、经济、艺术等方面的发展中同步将苏扇文化发扬光大,苏扇文化中彰显的“工匠精神”值得每个人学习。我们每个人都应自觉承载苏扇的前世与今生,把继承发扬传统文化与坚持工匠精神当作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将工匠精神的钻研刻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敬业相结合,能够对现在在各行各业工作的人们进行精神指导。在传播苏扇文化方面,我们可以主动将苏扇元素融入到文创产品中,赋予传统艺术新的生命,通过现在人们对文创产品的关注带动人们对苏扇艺术和技艺传承的关注。我们相信苏扇文化并没有被时代的变迁冲刷消逝,反而在时代的演变中与时俱进,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吸收先进的思想,不断地吸收、融合、发扬光大。正是不断的发展使得苏扇在国内外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此次实践活动使我们每个人都受益匪浅,成员们都发自内心地爱上了苏扇,并立志为苏扇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贡献一份力量。未来我们都会主动承担起宣传苏扇文化的责任,并在生活中继续发掘更多更需要被人们铭记和传承的中华独特文化符号,寻找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最佳的结合方式,让更多人关注中华独有的传统艺术、体悟传统艺术中凝结的“工匠精神”,并使其为现代生活注入精神动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384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