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三下乡社会实践纪实:宋家的绿色守护者——宋家镇生态护林员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作者:黄艺芝

(通讯员王一帆)近期,陕西师范大学白河“三苦”党建实践调研团队赴特大山洪受灾区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进行实地调研。团队来到白河县宋家镇对一些护林员进行了采访,对于当地的生态与扶贫模式进行了深入的了解与交流。

生态与扶贫的双赢

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日复一日用脚步丈量着宋家的山峦和土地;他们年复一年的守护着宋家的生态与环境。他们就是宋家镇生态护林员,在人们享受着连绵的青山为当地带来的丰富的生态资源之时,他们却承担起了美好生态背后沉甸甸的责任。

“我能成为一名生态护林员,真是打心底里高兴,感谢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有了生态护林员这份工作,加上平时打零工及其他的一些收入,我家年底脱贫肯定没有问题!”在白河县宋家镇双喜村三组,正准备出门巡山的贫困户吴明国说起自己的身份时,一脸的感激和骄傲。

(吴明国的巡山记录册)

今年51岁的吴明国是宋家镇双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其妻子患有间歇性精神病,成家后为照顾患病的妻子无法外出务工,妻子治疗费用高昂,家庭经济十分困难。自从被村里聘为生态护林员后,家里农活不耽误,种植养殖收入不减少,勤劳的他在担任生态护林员之余还圈养了6头生猪、种植管护4亩茶园,闲时还在村里茶厂打打零工,虽然日子过得忙碌,但他坚信一定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摘掉贫困户的帽子。“生态护林员加之公林补偿,一年我就能领到6000余元的工资,今年年底我就能脱贫了!”吴明国激动地说。

双喜村十组组长毛长宪,是原天堂村支书,天堂村撤并后,毛长宪和妻子依靠务农为生。妻子患有慢病,高额的医疗费用让夫妻二人望而生畏,家里唯一的女儿日子过得也是捉襟见肘。“老毛呀,你家里情况村上都知道,现在国家政策好,要纳入一批低保对象,你的各项条件也符合标准,你快按程序申请吧!”前几年,村里评选低保户,双喜村村干部主动找到毛长宪,语重心长地向他说了这样一番话,却被毛长宪毅然拒绝了,毛长宪解释道:“虽然自己家里条件不好,但作为一名党员,尤其是一名老党员,不应该时刻将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应该利益先别人,吃苦先自己,这才是一名老党员的政治素养。”

(开始巡山工作的毛长宪)

沿着布满青痕的石阶而上,毛长宪开始了一天的巡山工作,身后的这千余亩林地似绿色的绸带,一头连接着双喜村与火焰村,另一头连接着毛长宪的心。毛长宪说:“护林员的工资收入虽然不高,但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应该巡好山,护好林,尽到自己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在辛苦工作之余,毛长宪也认真学习、宣传党和国家有关林业法律、法规,不断充实自己的思想,他从来不抱怨,一直都在坚守岗位,默默无闻地为护林工作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风景秀丽的宋家镇)

宋家镇位于白河县后高山地带,当地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却也面临着利用维护生态环境的难题。然而,当地党支部和政府却因地制宜,采取生态建设和精准帮扶相结合的方法,把扶贫政策落到实处,坚持“精准、自愿、公正”的原则,按照要求,从全镇建档立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中选出生态护林员123名,管护区域涉及全镇10个行政村,管护公益林面积达21万余亩。生态护林员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增加了贫困户务工收入,既护好林、保护好生态,又助力脱贫致富,为贫困户开启了生态脱贫新通道,实现生态与扶贫的双赢。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382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暑期实践总结大会

2020年7月15日,今天是许昌学院化学与材料学院“环境保护,共筑蓝天”垃圾分类处理调研及宣讲社会实践队暑期实践的最后一天,队长孟舒准备开总结大会。上午九点,队员们在腾讯QQ群聊里签到…… 马成功 查看全文 >>

垃圾分类社会实践总结

垃圾分类社会实践总结2020年7月12日,今天是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环境保护,共筑蓝天”垃圾分类处理调研及宣讲社会实践队进行的最后一天。今天上午九点,我们在队长的带领下对之前14天…… 邵泽辉 查看全文 >>

垃圾分类活动总结

今天是七月十五号,是我们“环境保护,共筑蓝天”垃圾分类再利用社会实践队的最后一天。今天我们的唯一内容就是总结。“环境保护,共筑蓝天”垃圾分类再利用社会实践队在经历了半个多月…… 宋旭 查看全文 >>

谈对农村垃圾分类的认识

“垃圾分类事关千家万户,不光城市要推动,农村同样也要有行动。按照中央决策部署,我们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要积极做好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近日,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 邵泽辉 查看全文 >>

对垃圾分类的了解及有无意识分类处理

今天是七月十四号,也是“环境保护,共筑蓝天”垃圾分类再利用社会实践队开展行动的第四天。随着遥远天际那一缕红光的萌生,“环境保护,共筑蓝天”垃圾分类再利用社会实践队要开始今天…… 宋旭 查看全文 >>

垃圾分类,清华苑小区站

2020年7月14日,今天是许昌学院化学与材料学院“环境保护,共筑蓝天”垃圾分类处理调研及宣讲社会实践队暑期实践的第十四天,已经接近尾声了,队员们准备再去做一次关于垃圾分类的宣讲活动…… 马成功 查看全文 >>

农村垃圾分类之路

伴随农村环境治理力度加大,许多农村已不再是“垃圾乱堆、污水横流、尘土飞扬”的形象。笔者日前走访一些村庄,乡间小道干干净净,农房墙体统一美化,就连犄角旮旯处也难觅垃圾踪迹。村…… 邵泽辉 查看全文 >>

留庄镇生活超市垃圾分类调查

今天是七月十三号,也是我们开展行动的第十三天。今天我们的主要内容是进行留庄镇生活超市里面的垃圾分类情况的调查。我们在下午大约二点钟一起来到了位于留庄街比较繁华的留庄镇生活超…… 宋旭 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天佑关注 | 自动化学院承办 “青韶织锦 绘艺境 青春华彩绽校园” 第六期大学

暮春四月,暖风裹挟着花香漫过八教回音壁的檐角,一场汇聚青春活力与艺术魅力的盛宴在此绚丽启幕。4月26日,由自动化与电气工…

兰州交通大学第三十三届“校园十佳歌手”总决赛圆满落幕

4月26日晚,兰州交通大学时代广场流光溢彩,热闹非凡,第三十三届“校园十佳歌手”总决赛在万众期待中盛大开启。本届比赛以“…

新乡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英教逐梦,实习砺行|外国语学院师范生实习纪实(

一、观摩悟教:于细节处见真章初入实习校园,走进优秀教师的英语课堂,方知“纸上得来终觉浅”。授课教师以流利的英文创设沉…

新乡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研途领航・筑梦同行”考研经验交流座谈会成功举

为有效帮助我院学子全方位提升考研备考效率,新乡工程学院“言·智行”学风建设工作室于4月25日下午南北校区同步组织了“研途…

多彩社团|闽南科技学院学海社举办学习经验交流会——助力学生成长

4月2日下午,在闽南科技学院康美校区菲华楼A203教室闽南科技学院学海社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学习经验交流会。此次活动以“学海…

最新发布

献礼祖国母亲华诞----我的实践感悟
2019年7月8日到11日,2019年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研习红色文化宣扬新时代精神暑期社会实践团——“献礼建国70周年”从福建中医药大学大门出发来到了鼓岭宜夏村。7月8号到达目的地后,我们就开始了宣传工…
【机械】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2016级国际班社会实践优秀个人评选活动顺展开
2019年5月20日,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2016级国际班寒假社会实践优秀个人评选活动于山东大学兴隆山校区教学楼顺利召开,全体2016级国际班同学到场参加了本次活动。下午三时许,全体2016级国际班的同学们来到了教学…
看新疆美景,画家乡变化
8月7日,为了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带一路”倡议,促进我国沿线地区教育、学术等人文方面的交流,山东理工大学“大漠胡杨”实践团以绘制“一带一路”风景下家乡的变化为主题开展支教活动。活动伊始,实…
中医学子鼓岭行
这次义诊,最大的体会就是自己的专业知识太少了…无论是西医的知识,还是中医方面的知识都觉得自己学得太少了。自己想问一下来者的病史、身体状况,不会问,即使问了,自己也不会筛选重要的信息来判断。只是…
听书记讲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的故事
8月6日上午,山东理工大学“大漠胡杨”社会实践团赴新疆木垒县,通过参观木垒博物馆进行学习当地历史的文化调研实践活动。实践队员们通过参观了解到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木垒县更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中…
山东理工大学大漠胡杨实践团:观木垒古今发展,听丝绸之路故事
8月6日上午,山东理工大学“大漠胡杨”社会实践团赴新疆木垒县,通过参观木垒博物馆进行学习当地历史的文化调研实践活动。实践队员们通过参观了解到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木垒县更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中…
参观木垒博物馆,学习当地历史文化
8月6日上午,山东理工大学“大漠胡杨”社会实践团赴新疆木垒县,通过参观木垒博物馆进行学习当地历史的文化调研实践活动。实践队员们通过参观了解到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木垒县更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中…
山东理工大学大漠胡杨:深入了解木垒县独特的民族风情
8月6日上午,山东理工大学“大漠胡杨”社会实践团赴新疆木垒县,通过参观木垒博物馆进行学习当地历史的文化调研实践活动。实践队员们通过参观了解到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木垒县更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中…
山东理工大学学子:带情进天山,浓情暖边疆
7月29日至8月8日,山东理工大学“大漠胡杨”实践团队赴新疆木垒县新户镇中心学校开展支教活动。此次新疆木垒支教之行将坚持“学玩结合,学玩互助”的教学理念,关爱学生,奉献爱心,做他们的良师益友。活动旨…
通渭书法行,博物馆闻馨翰墨书香
“翰墨飘香,书画通渭”。通渭县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并依托于此形成了“家家挂字画”的通渭现象。甘肃省通渭县已于1992年被评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通渭书法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遗产之一,值得我们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