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东巴画是纳西东巴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流传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和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地区。它以绘制草木,鸟兽,神灵,人类生活图景等方式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其中以经卷图画、木牌画、纸牌画和卷轴画等为主要表现形式。现东巴画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8月14日,中南民族大学“东巴画译介调研”小组来到云南丽江,希望了解当地东巴画文字资料译介现状——通过译介的方式深入了解东巴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以期在了解其更深层面的文化背景的基础之上,找寻一种更适合于其传承的方式。
(图一 :队员们来到东巴文化博物馆)
14日早晨,“东巴画译介调研”小组一行人就来到了“丽江东巴文化博物馆”,在博物馆讲解员的带领下,队员们首先了解了纳西先民文化传说“开天九兄弟,辟地七姐妹”的故事。馆内以东巴象形文字加以东巴画的形式,生动再现了这一神话传说。
(图二:以东巴文和东巴画所展示出的历史传说)
馆内还陈列着先民对于饮食,战争,神灵记载的象形文字文献,通过对文献的介绍,引申出了纳西先民观天地,日月,山川,木石,鸟兽等物象而创制的东巴文字,其文字形态反应了人类文字从表形图画过渡到表意,表音古典文字的完整过程。而在文字演化的过程中,又延伸出“画”的文化表现形式,故而东巴画表现的实则就是一种历史沿革,是一种文化记录的符号,同时也是文字的具体化和抽象化。它具体的再现了生活锄耕,宗教祭祀的场景,但同时又将山川,自然,神明以画家自我的形式抽象化。故而东巴画的历史价值或许不仅仅局限于东巴文化的一部分,更深远的价值应该是其对于时代发展和先民内心变化的探究,是少数民族文化研究的重要部分。
(图三:文献记录)
参观了博物馆,队员们对于东巴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对东巴画这种文化表现形式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为了更具体地感受纳西先民的生活氛围,从而深入感受东巴画中的生活图景,队员们来到了丽江古城的“天地院”。深藏在巷尾的天地院,实则就坐落一户不甚起眼的古朴小院中。入院后只有一位登记册管理员,简单介绍院内不可拍照后,就任由队员们穿越回古朴的年代。服饰,车马,仪器齐全,甚至有纺车,灶台,餐桌,一一回忆起了先民的锄耕劳作,业余娱乐,手艺技术,生活枝叶。东巴画正是记录了这种生活图景。
(图四:陈列的木牌画)
天地院的生活再现格外吸引人。不过这里鲜有讲说和文献及画作欣赏,所以在登记册管理员的建议下,一行人决定前往距离不远的“纳西象形文字绘画体验馆”去亲自体验东巴文字绘画的魅力。该馆内不仅有陈列东巴象形文字及绘画作品,而且放置沙盘供人临摹,在参观的同时加入了参与的体验感。不得不说这种形式颇为新鲜。除此之外馆内还设有讲说人员。东巴画的创作本就来源于平常百姓,故而游人皆可在沙盘随意临摹、创作的想法,使得这种文化的表达褪去神秘色彩,更加被人接纳,并在这种接纳中完成一种对于文化形式的传承,传播。在沙盘上,队员们亲自体验了这份文化的独有魅力。
(图五:体验馆中的文字联系表)
习近平总书记在在内蒙古考察时指出“要重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通过一天的实地调研体会,队员们对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了解文化背景的同时,队员们也不断思考这种文化的传承形式和现状存在的问题。显而易见的是,现存纳西语和中文转换的译介偏多,但外文资料确少之又少,除博物馆有部分简介翻译之外,很难再有对于东巴画介绍的外文书籍。故而对于东巴画介绍书籍的翻译将会是译介调研小组此次实践活动的核心所在。队员们将继续走访,深入村落,去寻找为东巴画传承而默默努力着的人们。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306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