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2日,苏州评弹实践研究团的成员们来到了位于平江路中张家巷的苏州评弹博物馆。在参观学习过程中,由评弹博物馆高老师为队员进行降解与答疑。通过此次活动,队员们增加了对于苏州评弹历史发展变迁的了解,增强了对苏州评弹艺术魅力的感知与欣赏能力。
队员们于当日早晨九时抵达苏州评弹博物馆。步入大堂,映入眼帘的是由三进大厅以及花园等组成的建筑群落。二进大厅是清代形式的书场。老房子经过岁月的沉淀,很有一种特殊的能量和古老的厚重感。
图1 苏州评弹博物馆内部
博物馆中的“吴院深处”书场的舞台简单大方,两把靠椅,一张茶几,布景与道具非常简约。根据高老师的介绍,队员们了解到苏州评弹于清乾隆时期便已流行。最著名的艺人有王周士,他曾为乾隆皇帝御前弹唱。嘉庆、道光年间有陈遇乾、毛菖佩、俞秀山、陆瑞廷四大名家。咸丰、同治年间又有马如飞、赵湘舟、王石泉等,之后名家流派纷呈,使苏州评弹艺术历经200余年至今不衰。
随后,实践团成员们来到耦园中的苏州评弹书馆。队员们落座,等待演员出场。很快说书人出场:男着长衫,女穿旗袍,一把琵琶,一把三弦,坐上台腿一搁,长衫一抖,便俨然有股正气。旗袍和长衫是苏州评弹演员的典型装扮,这样的装束凸显出说书人内敛、含蓄与谦恭的特质,也秉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特性。
图2 耦园苏州评弹表演
开唱前,男女演员一个礼貌谦卑的深鞠躬,再道一声标准苏州话的:各位老听众,唔笃好!一句温暖的问候,让人舒心。然后姿态优雅地坐下,上手持三弦,下手端着琵琶,边弹奏,便边吟唱起来。女演员一开口就让人陶醉了,温婉、悱恻的故事渗透着中国文化的精、气、神,听众们安静品茶,入口茶香馥郁,沉醉于琵琶的倾心悦耳声。她的音声忽而抑扬顿挫,忽而轻清柔缓,弦琶又似流水琤琮,妙音似从天上来,循循不绝于耳际,仿佛飘散在博物馆附近平江路的古街古巷中;表情时而忧郁,时而欣悦,一颦一笑间,将评弹风致雅韵的“至美”传递给在场的每一位观众。在平淡的生活中聆听小桥流水的声音,在评话弹词中体味人生的啼笑因缘。
前辈艺人把评弹的艺术手段归纳为:“说、噱、弹、唱”四个字,随着苏州评弹表演中“起脚色”成分的增加,又有“说噱弹唱演”一说,这其实是评弹最基本的技艺,也就是第一个境界。评弹是说给观众听的,演员上台以后要让观众“懂、松、动、通、重”,这是第二个境界。最后一个境界,也就是评弹的最高境界,叫做“理、味、趣、细、奇”,这个境界只能自己领悟,有相当一大部分的从业人员达不到这个境界。评弹不只是简单的弹唱,它同时具有戏剧性、文学性和音乐性。
图3 认真观看表演的现场观众
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于可以切入生活,具有可亲近性,能够让人身临其境。有着400多年历史的苏州评弹作为传统文化的艺术载体,是在弦索叮咚、吴依软语中散发出的一种独特的中国情调,令人体会到穿越时空的永恒与悠长……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280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