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有三大发源地:北京天桥、天津劝业场和南京夫子庙,一般认为于清咸丰、同治年间形成。苏州大学文学院“雅俗共赏——百年相声文化探索与当代相声曲艺传承研究”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南京完成走访调查后,于7月16日来到相声发源地之一的南京夫子庙,对传统相声文化发源与传承进行探索与研究。
上午八点,团队成员们满怀期待与热情来到南京夫子庙,正式开始这一天的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了解到在夫子庙发源的南派相声也曾风靡一时。有句老话,来夫子庙,吃南京小吃,听南派相声。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南派相声广受追捧,夫子庙是最受欢迎的听相声“据点”。但现如今南派相声市场萎靡,南派相声的发展传播远不如像德云社这样的北派相声。因此,团队来到老门东的德云社,试图寻找相声文化传承发展变化的原因及趋势。
下午四点,在老门东德云社完成暑期实践后,团队成员们分析总结得出,由于缺少优秀的相声演员和相声本子,南派相声的发展远不如北派相声。并且像郭德纲这样的北派相声,不少都是用传统的段子经过重新整合再登台表演的。这种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的方式就使得北派相声在当代有了新的发展,从而推动传统相声曲艺在当代更好地传承。但重回夫子庙的南派相声也在采取新方法,将时代精神融入传统文化,革故鼎新,促进其传承与发展。团队成员们认为在南京,南派相声与北派相声近距离的竞争会促进相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因为有竞争才会有激发,传统相声文化才能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在南京老门东德云社进行实践活动时,团队成员们对于相声演员偶像化的现象也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团队成员经过狭窄的小道,发现在南京德云社侧门的墙面上布满了粉丝的留言,内容大多表达其对年轻相声演员的喜爱与关心。团队成员将前期查阅的资料与实践结果结合,分析总结得出,相声演员偶像化,以及粉丝文化与传统相声文化碰撞产生的独特文化现象对于传统相声文化在现代的传承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此次南京的暑期实践活动带给团队成员们满满的收获。并且团队成员们也更加有热情有信心进行接下来的暑期实践活动。在对实践活动分析总结后,团队成员不但对相声文化的发源有了清晰的了解,而且对相声文化在当代的发展情况也有了明确的认识。此次南京的实践活动对于团队研究传统相声文化与探索当代相声曲艺传承有重大意义。“雅俗共赏——百年相声文化探索与当代相声曲艺传承研究”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希望本次暑期实践活动继续顺利开展,从而进一步探索当代相声曲艺文化传播方式的变化与发展。
“雅俗共赏——百年相声文化探索与当代相声曲艺传承研究”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供稿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262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