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文娴 王姿倩)金阊繁华,历代歌咏者不绝。《红楼梦》开篇就说 “阊门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地处五大水系交汇的阊门,不仅见证了古代苏州繁忙的运河经济,在这新时代更是背负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使命。为深度解读古城区河道环境治理情况,7月7日至7月8日,苏州大学清河天使实践团队前往了阊门地区的山塘河,开展了对河道周边人的寻访,希望能聆听到平日里与河道关系最亲密之人对当地河道治理和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声音。
聆听公众河道治理态度 感悟共筑美丽运河期许
进入小暑后,气温偏高,山塘街上依旧游人如织,游船来往穿梭,市井繁华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实践团队基于先前的计划安排和访谈提纲,选取不同群体代表,分别展开访谈。
最先接受团队采访的是山塘河的一位执勤大叔,他表明,如果有合适的机会,他愿意报名这里的“民间河长”,参与家门口河道的长期志愿保护。告别大叔后,团队又随机街采了几位游客和当地的商户、居民,他们大多都十分配合。
图为队员采访山塘街附近执勤大叔。叶子佳 提供
总的来说,几位受访人员对阊门地区河道的整体印象和保护情况还是比较满意的,也都表示河道治理及保护的责任主体应是政府、附近住户、租客和游客的共同体。
坐上光年外的时光机器 遇见相框里的运河记忆
遇见 “谭金土老照片收藏馆”其实是意外的惊喜,团队先前只是想找寻一个短暂的避暑之地,却被店面的名字深深吸引,踏着窄窄的木制楼梯,团队走到了二楼,随即发现另一番别有洞天的景象。
楼梯口还摆着“苏州发展70年老照片展”的宣传展牌,画面里几位苏州采桑女正临河坐着。眼尖的团队成员很快看到了几张与运河相关的老照片,如题为“苏杭运河及苏嘉铁路桥”的六张组图照片等。也因为墙上“随意参观,不懂欢迎提问”的字样,团队在简单地准备后,鼓起勇气向里间的谭老师发出了访谈的邀请,谭老欣然答应。
谭老从白居易疏浚开凿阊门到虎丘的七里山塘谈起,一直到明清时阊门地区的繁盛运输景象,又聊到了近代交通工具的变迁对阊门河道运输的影响以及运河交通对城市群的影响……同谭老的访谈进行了长达两小时之久,团队成员由此加深了对于运河形象的宏观了解。
图为队员们聆听谭老的讲解。矫宇洋 提供
送清凉走近“清河天使” 心比心探寻“运河记忆”
穿越七里山塘,到了虎阜桥下,实践团队采访到了负责阊门片区河道的4位清河工人,他们都是60多岁的老苏州且从事清河工作多年,有着丰富的经验和阅历。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对话,实践团队走近了淳朴而勤劳的“清河天使”们,希望能通过这些每天致力于保护运河环境的人,来探寻近年大运河苏州段的独家记忆。
图为队员们与清河工人及河道管理人员合影。钟嘉梅 提供
其中有位耿爷爷(上图左二)可以说是吃运河水长大的,打小起就在运河边游泳嬉戏,十几岁便开始在苏杭运河上开船跑航运,退休以后又回到了这片他深爱的大运河。他提到,在他年轻的时候运河水还比较清澈,后来由于周围居民和企业周围居民和企业经常往河里乱排放垃圾,河道便慢慢被污染了,现在又逐渐重视起来。
简单的采访过后,两位成员穿上救生衣,和清河工人们一同上船,亲身体验清扫工作。工人们两人负责一条船,一人开船,一人操纵半自动的机器来清扫,通常每天上午来回清理四趟,下午四趟。“不辛苦呀,习惯了。这都是应该做的,不谈光荣不光荣,只要能为河道保洁,都是愿意的……”这位薛奶奶(上图左三)是耿爷爷的妻子,两人感情非常好,在运河水上闯荡漂泊一生,如今也是搭档来进行清理工作,配合得相当默契。
活动结束时,团队成员为清河工人们在炎炎夏日送上“清凉”,将准备好的西瓜、藿香正气水和矿泉水献给这些“清河天使”,并郑重地向他们表示尊敬和感谢。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256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