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7月17日,集美大学财经学院“促文化旅游新发展,助电商扶农焕新颜”实践队在酷热的天气中开启了今天的行程。
古技无人承 锡匠隐山间
简单用过早餐后,实践队前往留坑村寻访一位打锡名师,希望能一睹这门古老技艺的真容。“这里真的只有他一个人掌握打锡的技艺吗?”在前往目的地的路上实践队队员们这样询问长校镇政府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表示,由于打锡工序复杂、容错率低、费时费力、更是讲求耐心与细致,村中男子大多不愿意学习这门技艺,而是选择外出务工。因此,长校的打锡技艺面临着失传的问题。
在走过几个弯之后,实践队到达了目的地,见到了长校打锡技艺传承人童振光。据悉,长校村的打锡技艺以代代相承的方式保留下来,到童振光这一辈已经是第九代了。当队员们走进院子时,童振光正在进行熔锡,开始了今天打锡的第一道工序。在队员们的请求下,童振光向队员们展示了压锡、剪锡等部分工序,他告诉队员们,一份锡制成品至少要在板凳上坐上半天才有可能完成,过程讲究精益求精,分寸得当,这也正体现了现如今中国所弘扬的工匠精神。由于时间关系,老人没有办法一一向队员们展示每一道工序,转而拿起一个酒壶为队员们讲解,“前面那几道工序啊要重复许多遍,再把几个加工好的零部件焊接起来,还要进行挫磨、打、抛光的程序。”最后,老人取出了几个具有悠久历史的锡制品供队员们欣赏,无一不是精彩绝伦、巧夺天工,将匠人的智慧体现得淋漓尽致,冲击着队员们的视觉。
童声传歌谣 赞歌绘长校
怀着满满的收获,实践队来到了长校中学学习客家歌谣、客家大鼓与长校赞歌。在老师的组织下,同学们跟着客家歌谣生动形象地将客家婚俗呈现在队员们的眼前。据长校镇财政所所长江林泉所述,客家歌谣所使用的语言是俚语,它记录着客家人的日常生活,其代表作有《赤竹子》、《蚂蚁结婚》等一百多首。客家歌谣作为长校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将其搬至课堂上学习,并融入于学生们的课外游戏之中。适逢上课时间,长校学子不能再向实践队表演客家大鼓。“客家大鼓具有什么特色呢?”为了满足队员们的好奇心,指导老师魏洁这般询问江林泉。江林泉表示,客家大鼓是十番锣鼓与现代音乐因素的结合,在婚庆与祭祀当中都会用到。紧接着,江林泉为实践队短暂哼唱了几句长校赞歌,他的声线绵延流畅、颤音丝丝入扣,将歌词中所描绘的青山绿水和经济建设的图景绘于听者的脑海中。据他介绍,长校赞歌由谢万智作词,洪明升谱曲,曲风轻快活泼,将客家山歌完美地融入歌曲之中。
齐心互勉向前行 终至学子离别时
下午,实践队同长校镇政府领导代表、长校镇企业代表于长校镇防汛抗旱指挥中心召开集美大学财经学院“促文化旅游新发展,助电商扶农焕新颜”实践队总结报告会,本次报告会由长校镇镇长吴建坤主持。
吴建坤对实践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宣读了本次报告会议程。会上,实践队代表冀鑫宇向长校镇政府领导代表与企业代表进行了以“嘉庚精神,薪火相传”为主题的演说,并从结识嘉庚、嘉庚精神具体内涵、嘉庚精神践行者三个角度展开演讲。随后,实践队代表阮斌基于实践队于长校镇四日的调研结果向代表们进行汇报,从优势与劣势两个方面综合分析长校镇的文化旅游资源与农业产业,并提出相关建议。实践队指导老师林蔚华与实践队队长李旭就政府领导的热情款待与积极配合致以衷心的感谢。紧接着,长校镇纪委书记、党委副书记、宣传委员在发言中都对集大学子的努力表示肯定,并希望有机会实践队能够重游长校。最后,吴建坤进行总结性发言,提出“常学常悟,知识才新”、“常师常足,人生财富”、“常来常往,感情才深”三个理念,希望与集大财经学子们互勉互励,共同进步。实践队队员们受益匪浅,再次向长校镇领导班子致以感谢,本次报告会圆满结束。
实践队通过今日的学习不仅感受到了客家文化独有的魅力,拓展了视野,并且提高了思想道德水平,对未来有了新的感想与感悟。
(文/骆卓林)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231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