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周年华诞,东北大学赴鞍山,聚焦鞍钢发展历程
(图为团队成员在鞍钢集团博物馆门前合影,由工作人员摄)2019年8月18日(通讯员魏铭 王毅航)共和国70周年华诞,70年乱云飞渡,70年风雨兼程,值此之际,东北大学赴鞍山社会实践团一行6人于2019年7月29日来到我国鞍钢,近距离接触鞍钢建国以来的发展改革前沿,并体会其七十年来的沧桑巨变。深入基层群众,了解鞍钢故事。
探访鞍钢集团博物馆,深入了解鞍钢辉煌历史
首先团队成员来到了鞍钢博物馆,了解了鞍钢辉煌历史。1948年12月26日,东北行政委员会批准成立鞍山钢铁公司。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国家集中力量建设鞍钢,到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鞍钢全面得到改造和扩建,生铁产量达336.1万吨,钢291.07万吨,钢材192.39万吨。鞍钢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个大型钢铁基地,被誉为祖国的钢都。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鞍钢己形成从采矿、选矿、炼铁、炼钢到轧钢综合配套,以及焦化、耐火、动力、运输、冶金机械、建设、技术研发、设计、自动化、综合利用等辅助单位组成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形成年生产铁1600万吨,钢1600万吨,钢材1500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了解完这些历史后,成员们的内心都产生了对鞍钢的敬佩之情,更渴望进一步了解鞍钢。
(图为团队成员在鞍钢博物馆仔细观摩历史墙 ,通讯员 魏铭摄) (图为团队成员拍摄的控制室模型 ,通讯员王毅航摄)跟随讲解员的步伐,聆听鞍钢人的故事
“他舍出的每一枚硬币,每一滴血都滚烫火热。他越平凡,越发不凡,越简单,越彰显简单的伟大。”历史墙上有一段2010年感动中国人物郭明义同志的颁奖词格外醒目,随后团队成员们请到了导游讲述了建国70年来的鞍钢人的故事,“有人说我是‘越干越基层、越干越辛苦’,但是我没有感觉到苦,而是越干越起劲,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觉得非常快乐。”导游用这样一段话郭明义的自述诠释了何为“心中有爱,天地才宽。”
还有身残志坚的蒋东明,为鞍钢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以癌症之躯着工作服离开了人世……亲耳所闻,着实震撼,也许这些故事主角们的名字也许不被所有人知晓,但他们的功绩将永世长存。
团队成员通过这些鞍钢人的故事,,感受到了这些鞍钢人的顽强拼搏、坚持不懈的铁人精神,感受到了他们对鞍钢深沉的爱。随后队员们和博物馆导游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了更多有关鞍钢人的丰功伟绩。
(图为导游讲解鞍钢人的故事,通讯员魏铭摄)了解鞍钢现处困境,参观鞍钢转型升级后的先进设备
队员们参观了鞍钢的先进循环设备、炼钢设备等,进一步感受到鞍钢为钢铁转型升级所做出的努力,以及发展先进技术的重要性。通过与鞍钢工作人员的交流了解到鞍钢正值转型升级的困难时期,鞍钢作为老工业基地,生产钢铁技术有限,会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特别是2016年以来,钢铁行业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以去产能为突破口,推动绿色发展、转型升级更是成为了鞍钢的首要任务。成员们详细的记录了鞍钢所面临的问题,以备实践过后进行深入研究,希望能够通过所学的专业知识为鞍钢的转型升级提供帮助,促进鞍钢的转型升级的同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图为鞍钢钢渣循环利用设备模型,通讯员魏铭摄)赴二一九公园深入基层群众,探索鞍山与鞍钢70年的巨变
实践团队来到二一九公园,进行了实地探访,听他们讲述上个世纪鞍钢的成长历史及鞍山市的沧桑巨变。实践团队成员随机进行访谈,访谈气氛活跃热烈,访谈中,团队成员了解到他们中不少都曾在鞍钢工作过,对鞍钢有很深的感情,“我们鞍山是‘钢都’,鞍钢早些年老厉害了……”一位离退休职工访谈自豪地说,还有一名年近60的汤爷爷对团队成员动情的讲“要学好文化知识,做好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为祖国的发展做贡献。”
(图为团队成员在二一九公园与汤性爷爷交流鞍钢的发展 ,通讯员王毅航摄)通过本次实践,队员们对鞍钢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感受到了鞍钢人的铁人精神,以后也要学习这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努力学习,深入社会。本次实践也很好的向社会宣传了东北大学,体现了东大学子的知识素养与精神风茂,队员们之后将持续研究鞍钢的钢铁转型升级问题,将专业学习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为鞍钢提建议、为社会做出贡献。队员们通过本次实践收获了很多书本以外的知识,深刻感受到其在我国发展中做出的巨大贡献和特殊的历史地位,队员们都相信,新时代的鞍钢能够克服重重艰难,以改革创新为浆,拼搏精神为帆,乘风远航。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205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