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中承古起今 榫卯间演绎华彩
(海南大学大理白族民居彩绘调研团 李金朋)
剑川县自古以木雕技艺精湛而闻于世,从海门口出土的木桩桩算起,木雕技艺已有5300多年历史。7月19日,海南大学大理白族民居彩绘调研团到达剑川县的第二天,走访了集销售、展示、加工、教学、文创研发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剑川县兴艺古典木雕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剑川镇的龙头企业,兴艺木雕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通过不断探索、总结和创新,全面继承和发扬了剑川历代木雕艺术精华,带动剑川县木雕产业发展。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段四兴老师接受了我们的采访,段老师向我们介绍了白族匠师口头传承的木建筑营造技艺,队员们也对剑川木雕的种类特色、传承情况和产业模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刚进入展览馆,木材的清香扑鼻而来,瞬间让人心旷神怡。木雕展览馆分为两层,一层是琳琅满目的木雕艺术品 ,二层则是代表剑川木雕最高技艺的镂空雕作品。镂空雕,顾名思义,在一块木头上通过精湛的雕琢技艺形成几层造型。比如展馆中间的《鹿鹤同春》,梅花鹿踩着松柏叶,仙鹤架着祥云,这一景象仿佛自然生长在木板上,巧夺天工。“鹿鹤同春”又名“六合同春”,既有祝福寓意又结合当地白族民间舞蹈名称而来。天下皆春,万物欣欣向荣,来表达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木雕作品灵感往往来源于生活中的植物动物、水果花草,根据木头外形因地制宜。雕人物,喜怒哀乐的表情栩栩如生;雕动物,爬跳跑飞的动势像要冲出板面;雕植物,叶脉分明甚至能看到纹理。
“丽江粑粑鹤庆酒,剑川木匠到处有。”剑川县坝区的五万多人口中,从事木雕的就有两万三千多人。调研团进入加工室后看见了五六个匠人各自在小小的工作台上专心琢磨面前的木块。工作台前排开一列大大小小的锉刀,各个闪着锋利的光泽,匠人们已经不顾木屑洒落在身上、鞋上,仿佛已经和手中的木块合为一体,眯着眼按上面的铅笔草图一刀一刀剜着,一斧一凿间,木雕成了记录时间的艺术。在代表高效率、精准化的机雕产业链逐渐成熟时,剑川仍有很大一部分匠人愿意耗费很长时间手工雕刻,服务将木雕作为纯粹收藏品的高端客户。匠人们坦言,用机器雕木块毕竟是社会进步工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帮助他们批量生产小件商品、走向市场化,也能让他们将心力投入到艺术创作中,沉淀出更精美的作品,打造更高端的品牌。
当队员们拿起锉刀想在木块上大展身手时,却怎么也控制不好力度,凿不出流畅的线条。带领调研团参观的姐姐笑了,邀请队员们前往校企合作的设计室,欣赏云南艺术学院的同学们围绕木雕迸发出的奇思异想。打开设计室大门,扑面而来的是与之前传统木雕技艺截然不同的新鲜感、科技感。长桌上摆放着各式各样造型独特的文创产品:以木雕为底座的立体磁吸灯,用木雕板做封面、原木浆纸做内衬的”芳华“系列手账,借榫卯相扣的鲁班锁为灵感设计出的情侣配饰……还有很多未落地的创意草案厚厚地叠在旁边,翻阅时不禁让我们对同学们的创造力赞不绝口,他们无疑为木雕传承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剑川县政府重视木雕文创发展,支持企业把新兴的电商领域与木雕文创结合起来,一方面积极拓宽展销渠道,另一方面借助网络平台让更多人了解、接触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后我们见到了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段四兴老师。段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剑川木雕具体有建筑木雕、实用性木雕、陈设性木雕及旅游工艺品小件四大类型,也肯定了企业机雕手工雕”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模式。在段老师创办的兴艺古典木雕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里,在职中学生中开办木雕班、艺术院校内进行木雕宣讲及对残疾人、少数民族同胞的培训是传承的三个主要方式,段老师希望能够有更多的设计师、大学生了解木雕的生产工艺流程后,在自己的作品中运用木雕元素,能有更多的人热爱木雕本身,发掘木雕背后承载的传统文化。段老师在谈到对剑川建设木雕特色小镇的看法时,他提到沿海一带的木雕产品集散地——浙江东阳,希望以东阳为榜样,借滇西旅游、扶贫政策之力,呈现出一个西部木雕集散地,为剑川本地匠人、企业提供更高的平台。
从喜洲镇到剑川县,调研团亲身体验了两个正在建设中的特色小镇发展。队员们观察到,与喜洲镇商业化旅游开发不同,剑川县以木雕产业为依托进行建设。可能由于交通问题,来到剑川的游客很少,但是街道上来往的货车卡车很多。在旅游资源集群丰富的现状下,靠木雕产业也许是一条稳健的发展途径。另外,队员们发现木雕制作中也紧密结合了彩绘手法,调研团通过本次调研希望借鉴木雕的发展模式,探索出适合彩绘传承和发展的道路。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104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