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让民族心更近
又是一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淮南古沟的天依旧蓝湛,只是今年支教的时间流速比往常还要更快些。转眼间,几日支教生活已过,我初到淮南的生活也从不适应到坦然接受并乐在其中。
每日迎接安徽师范大学“一缕阳光”赴淮南古沟回族乡“诗系童真 民族有爱”实践团队的队员们的不仅仅是清晨的一缕阳光,还有张开怀抱的孩子们。队员每天早晨从几公里外的住址前往学校,在离校园还有好几百米时,孩子们就张开他们幼嫩的怀抱,穿过稻田,带着笑颜和稻香向我们奔来,一声声“老师!”“大哥哥!大姐姐!”欣喜而充满新意的一天由此开启。
普通话,让我们更近
普通话是民族共同语,是民族和地区间沟通的桥梁,是当下国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国家发展与进步的强大动力。
我支教的地方是太平回民小学,这里的孩子们大多是回族。在民族大团结的背景下,推广普通话显得尤为重要。在精心准备了教学过程后,我充分思考孩子们的接受能力,寓教于乐。将基础知识如声母、韵母,与耳熟能详的古诗、民间传统文化相声和绕口令相结合,纠正孩子们在淮南方言影响下的发音,太平回民小学的学生大多存在平翘舌音不分的问题。“Z—Zh”“C—Ch”“S—Sh”,我带领孩子们一遍遍地练习平翘舌音,并通过拼音读写练习和绕口令比赛,巩固学习成果。在比赛中,无形中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普通话的兴趣,培养了孩子们说普通话的良好习惯。
我知道,短短的一天,没办法让每个小朋友都发生质的改变,但我又欣喜的看到显而易见的变化,平日里羞怯不敢说话的小姑娘终于勇敢地主动举起小手积极参加普通话游戏比赛,从小声地“四是四……十是十……”,到大声朗读“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小孩子的进步展现出自信和勇气。笑声、说普通话的声音、积极参与发言的声音,声声入耳。普通话,声声入梦,让我们的心更近。
国学课,让心中更满
为了增加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和欣赏能力,我们特地开设了每日的国学经典晨读。从最基本的“人之初,性本善”开始读起,我将普通话教学渗透在每一天的培养。“‘尚游说’的‘shuì’为什么不读‘shuō’”呢?我用提问的方式锻炼孩子们的思考能力,并进行同形不同音的字的辨析。其实,在和孩子们一起阅读的过程里,我无形中也和他们一起受教一起学习。“写好规范字,说好普通话”,这是从小我所受到的启蒙,现在我也有幸成为了一名使者,传承普通话,将国学与普通话,与汉字结合,让心中更满。我感到责任与担当,也感受到普通话与汉字的传承魅力。
放学后,一切还在继续
每日支教生活最悠闲的时刻是中午下课后,几个志愿者们一起合吃一份盒饭的午休时光,互相谈论着教学的心得和有趣之事。欢声笑语里传递的是我们对孩童们的爱与责任担当。
当然,一天的美好时光后,也会有短暂的告别。傍晚,我目送孩子们远去的身影,他们放学了,但我明白我一天支教生活却远远没有结束。夜晚依然有我活跃的身影,每日的备课、例会、总结,一遍遍打磨教案,课件,力求每个字每个读音的准确。练好普通话,不仅仅是从孩子们做起,更是从我自身做起。
我深知,每一次站上讲台都意味着一份责任,“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不是简单的一句话,更是激励着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我前行的伟大力量。它所蕴含的责任与担当,鞭策着我,更感染者我。
普通话,让民族的心更近,让我们的爱更深。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056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