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的童年,散发着清香,奏响时代的乐章;诗意的青春,浸润着梦想,追逐未来的航船。集美大学教师教育学院13名学子组成“青春沃土”实践队,赴福建省漳平市吾祠乡吾祠学校开展“悠悠诚毅情,携梦吾祠行”关爱留守儿童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队员们为来自吾祠乡的30多名留守儿童带来为期14天的夏令营,并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弘扬传统汉字文化”、“寻找非遗踪迹”的课程。
实践队队员到达之后了解到,漳平市吾祠乡地处山区,位置偏远,外出劳务人数较多,接近90%的孩子为留守儿童,队员们满怀激情来到这所希望小学,期待能够为这所小学的留守儿童注入新的活力。
品中华汉字之精髓,颂传统文化之赞歌
汉字作为迄今为止在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同时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者,汉字之广博不仅仅只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汉字本身便是一部文学史。其中蕴含的意境和深意包含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为了让吾祠孩子们了解中华汉字的演变过程,学习汉字学知识,树立文化传承意识,实践队队员们发挥专业优势,开设“会变的汉字”课程,将汉字的造字和构字特点融入汉字教学中,与孩子们共同培养对汉字的兴趣,一起领略汉字本身的博大精深。
实践队员先引出食物的照片,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进而引出所要讲解的食字,并且通过出示食字的甲骨文与装满米饭的碗方式,引导孩子们进行对比寻求相似的地方,探寻食字的本源。
“食字想要有朋友,但是田字框太小容纳不下他们,由此食字摇身一变,变为食字旁”队员用这样亲切,有趣的问答语将食字与食字旁相联系,令孩子们赞叹不已,感受汉字的神奇力量!
接下来队员引出与食字旁有关的“饭、饱、饥”三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左右结构收左让右、抓偏旁解字义形声字声韵相同”等规律。实践队队员在PPT上出示了“饭”、“饱”、“饥”三个字,引导孩子们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在授课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小李回答道:“这三个字都是左右结构,书写时收左让右。由于声韵相同,它们都是形声字。”实践队队员通过运用汉字字理识字教学法,让吾祠孩子们在乐中学,充分地体验汉字学习的趣味性!
图为实践队成员教小朋友字的演变过程。
随后队员耐心地为他们解释汉字的发展流程: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小朋友们也发现中华汉字书写起来越来越便捷,感叹着汉字发展变化的美妙,探究着汉字发展的起源和变化过程。中国古代汉字文化源远流长,历久弥新,傲然挺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成为一则靓丽的大国“名片”。而实践队队员希望通过科学识字法教小朋友们认识中国汉字,学会举一反三,以此来弘扬中华汉字之美。
传皮影之风,圆非遗之梦
当下,科技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在追求快捷、创新的同时,传统文化的继承也不容忽视。“一口诉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一张牛皮居然喜怒哀乐,半边人脸收尽忠奸贤恶。”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近年来,皮影戏以其独特新颖的方式承载着非遗文化,重新闯入大众视野,也深受吾祠乡老百姓的喜爱。
为了帮助吾祠儿童了解皮影戏文化,实践队队员为留守儿童带来了一堂“声入人心”的皮影戏活动课。开始上课后,映入孩子们眼帘的便是皮影戏创作视频,小朋友们盯着屏幕目不转睛,视频看完了还是乐此不疲。授课教师纷纷向他们介绍了皮影戏的完成步骤包括“过稿”、“铺彩”、“缀结完成”。
一道道复杂精巧的工序,让队员们和小朋友们感受到皮影戏文化的精妙绝伦。小朋友们自己也想做一个简单的皮影戏人物,实践队员对孩子们进行分组,组织大家一起完成任务。队员们引导孩子通过卡纸还有木棍,小钉子,来做一个简易的皮影人物。一个小朋友将想要的人物先画下来,然后填涂颜色,并用铅笔简单地勾边,再细化。另一个小朋友则在人物的小臂这里打孔,设置结点。腿关节也是,使人物能够行走,然后在腰部打孔,并用钉子将棍子一起串起来。皮影戏人物就这样做成了,孩子们互相欣赏对方的作品,纷纷讲起故事来,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图为实践队员给小朋友们介绍皮影戏的人偶。
作为当代大学生更应该积极向农村留守儿童们传递博大精深的非遗文化。非遗是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动态传承,作为社会热点被赋予了越来越重要的文化使命。然而非遗在传承和发展中遇到了诸如群众认同度不高、传承人后继乏力、传承过程困难等问题。因此,实践队队员说道:“我们每个人都应当以自己的方式去传承这些优秀的文化,为传承传统文化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贫困地区开展文化教育,需要大家携手共建。集美大学“青春沃土”实践队和吾祠孩子们既是追梦人,也是圆梦人,唯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追逐青春理想,才能为祖国教育建设添砖加瓦,培土筑基!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999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