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上海8月17日电(通讯员 钱湘蓉)探究五四运动以来出版社时代责任变迁研究:以商务印书馆为例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上午前往位于上海市静安区天通庵路190号的商务印书馆第五印刷所旧址,下午前往位于徐汇区上方花园的张元济故居。
商务印书馆是近代出版社的先锋。2017年恰逢其120周年,上海市政府与商务印书馆共同修整这在沪保留的唯一旧址。但当实践团队到达这处旧址时,就遇到了“挂牌”的尴尬,面对的是被居民区围绕的一栋西式建筑,严肃雄壮但却大门紧闭。队员们再次确认其地址和开放时间信息无误后,又绕着小区走了几圈,试图寻找其他入口,随机采访询问了路过居民与保安。保安大叔说:“此从我到这边当保安开始,就没有见过这扇门打开。”成员们询问保安大叔是否了解商务印书馆。保安大叔略显尴尬迷茫地摇头。
当成员们灰心不已,准备前往下一个目的地时,有位老爷爷上来搭话。他用地道的上海话说,看到横幅内容,也知道是大学生们的暑期社会实践。老爷爷坦言自己已经快八十岁了,纯正的老上海,“年轻的时候,商务印书馆谁不知道啊?读书的时候,看的是商务印书馆印的教材,小时候,报纸多,有什么《小说月报》、《东方杂志》。”成员们听完老爷爷的叙述心情复杂。对于这些历史建筑,如今人们能做的只有“挂牌”吗?“挂牌”就能留下记忆供后人追根溯源吗?
下午,实践团队前往张元济故居。张元济先生被称为“中国出版第一人”,在他的主持下,商务印书馆从一个印书作坊发展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出版企业。到达上方花园,队员们发现这是个西式建筑小区。小区门口挂有“上海著名历史建筑”的牌子。队员们几经周折,终于找到而此时张元济故居已成了居民住所。队员们走近,随机采访了一些住户,有上年纪的爷爷奶奶表示知道这曾是名人故居,而也有年轻的租住户表示不清楚。
结束一天的实践,队员们为没有能亲眼看到《张元济日记》中描述的透露这位出版第一人的思想、态度与实践的故居而感到失望,同时更体会到这次实践的价值。徐汇区的名人故居有很多,没办法一时间都修缮妥当,而且老居民的搬迁也是一大难题,更何况如今关注出版业并追根溯源的人越来越少。文物遗址保护从来不是一方的责任,而需要社会的关注。普及知识、宣传思想,让商务印书馆这类百年出版社重回大众视野,让张元济先生等为历史进步、精神启蒙的助力者为后人所了解敬重,势在必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977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