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八月中旬,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清水长流筑梦实践队赴德阳市水利局开展了为期三天的暑期实践活动。团队通过采访水利局黑水体治理相关工作人员,实地考察部分污水处理厂,从社区、公众等角度了解德阳市黑水体治理现状,了解德阳市治理黑水体的经验,以达到宣传德阳市治理黑水体经验的目的。
明了德阳水现状 走生态文明发展道路
德阳市是一个缺水的城市,本地的水资源人均拥有量只有每人500立方左右,所以德阳水资源是较缺乏的。因此,德阳市一直以高要求统筹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全力以赴做好“水”文章,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组合拳”。此次调研活动,清水长流筑梦实践队会重点了解德阳市在治理黑水体中的经验,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宣传“德阳方案”。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必不可少的自然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水资源不仅是整个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影响经济文化生活、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 唤醒全社会水环境保护意识
2017年,德阳市开始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德阳市主城区内12条河流、18座水库、26条渠道、368口塘坝均设立“(河)湖长”,全面负责河湖的保护工作。德阳市水利局河股股长曾国泰向我们介绍,目前每个湖泊设有区级、街道、社区河湖长,河湖长涵盖范围由各辖区党政负责人到民间志愿者,主要负责湖泊的日常维护管理与巡查工作。对于河湖长的监管,有“三制”:“责任制”、“考核制”、与“问责制”。河湖长制的全面、有效实施,不仅增强了河湖的动态监管力度,也唤醒了市民参与河湖保护的意识,营造了全民参与、社会共治的良好氛围。
图为水利局党组工作人员何雪松向队员讲解德阳现目前水体特点以及水资源利用情况 通讯员付静婷 摄
治水先截污 创新治理水污染问题
“只有污染源截住了,才能绿水长流”,德阳市水利局水资源办主办人员向昶源提到,区水务局通过对主城区内部分小区进行海绵化改造,对湖泊沿岸污水实现截污分流;东湖水库等多个水库管理则通过完善污水管网,工业排扣改道、截流进行截污治水。
图为德阳市水利局水资源办主办人员向队员介绍德阳现目前黑水体智力现状 通讯员付静婷 摄
另外,德阳市关于和水体治理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执法、方向于养殖业管理。德阳市水务整治执法是很严格,德阳市前几年处理了很多乱排乱放,且不整改的企业。德阳市水污染治理的方向是从城市到乡村,特别是城市,德阳已经陆续建立了很多污水处理厂。在旌阳区乡镇、场镇的污水处理厂建成并已拖入使用的已经有80%以上,像一些比较集中的村居都是建立了相关的污水处理站。向昶源像我们我介绍到,从2010年起,旌阳区就已经把绵远河,石亭江这些过境的河流边养鸭,养牛全部禁止;从2014年,地面上的一些养殖场,养鸡场,养牛场开始逐步划分区域,如禁养区、限养区等等。对于禁养区那些还在养殖的养殖户全部进行了迁建,逐步搬迁进行治理。
多方协同治理 完善“德阳方案”
德阳市风景优美,历史文化积淀厚重,作为国家森林城市,还是中国唯一的“联合国清洁技术于再生能源装备制造业国际师范城市”。德阳市河湖较多,覆盖面积广,多方治理虽能达到发挥社会各主体作用、促进多方协调合作的效果,但仍存在跨区域治理导致的管理缺口和经费不足的问题。要优化河湖治理结构,首先要建立完善的横向和纵向的协同合作机制,才能使各个管理机构保障各项治理措施的执行和实施,共下“一盘棋”。
图为清水长流筑梦实践队队员与水利局相关负责人合影 通讯员 付静婷 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909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