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
渭源的清晨,略微有些寒意。行者无疆实践团的成员们在平坦的水泥路上一路向西,向大山深处的村落——清源镇鼠山村进发。远远望去,满目都是排列整齐且开满花朵的马铃薯地,整整齐齐的一片,格外养眼。“今年降水相比去年较好,雨水充沛,庄稼丰收在望。”同笔者说话的黑瘦汉子脸上流露出欣慰的笑容。他,临近退休,是渭源县委宣传部驻鼠山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谢素平,这位宣传部的老同志担任驻村扶贫书记已有两年多的时间,他显然已经把鼠山村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对这里的沟沟坎坎、一草一木都了如指掌,饱含深情。
扶贫工作队设在村中央的村委会,走进他的办公室,靠墙的大铁皮柜子里有序排列着鼠山村贫困户的资料和各类扶贫工作记录。淡蓝色的封皮,整齐的字迹散发出幽幽的光芒。
坐在电脑桌前,谢素平捧来一堆野杏和新鲜豆荚。“这些都是村里的贫困户送来的,每次都是悄悄地放到厨房桌子上就走。有时是新鲜水果,有时是热乎乎的饭菜。总之,地里产什么就送什么,家里做什么就送什么。挡都挡不住,你要是阻挡,反而跟你急。老百姓对咱扶贫队的深情厚意,盛情难却呀!”说话的瞬间,他的神情突然沉重。翻开厚厚的民情笔记本,这位扶贫书记向笔者缓缓讲述扶贫工作队几年来的酸甜苦辣。
精准施策初见成效
2016年12月6日,接到驻村扶贫任务后,谢素平背起行囊,毫不犹豫地奔赴大山深处的这个穷乡僻壤之地。刚到鼠山村,当地问题的复杂性就给了他一个下马威。艰苦的工作条件,是他接到任务后面临的第一大难题,没有像样的办公设施,让他在阵阵寒风中感到工作无从下手。而在走访贫困户时,他又碰到了许多软钉子,村里的农户们不是外出打工,就是家里没人,几乎家家都是铁将军把门。有些村民对他了解不多,而也有些村民置身事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面对村民的质疑和不理解,他有些心寒。谢队长讲到:“我已经在县委扶贫大会的保证书上签了字,签字就意味着立下军令状。鼠山村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我们这些扶贫人员就要勇往直前、攻城拔寨,打赢脱贫攻坚战,让鼠山村尽快实现脱贫摘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谢队长说干就干,向镇政府申请专项资金,改善基本的办公条件,经过他的努力,鼠山村终于有了像样的办公条件。同时,他细细地查阅之前的扶贫资料,召开村民座谈会,与贫困户一起交流探讨;他打起手电筒深入贫困户家中夜访,再回来整理资料。他常常白天黑夜连轴转,食不知味,夜不解衣,三过家门而不入。“咸菜就馒头”是他生活的真实写照。在紧张忙碌了一个月后,他们终于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鼠山村绝大部分土地贫瘠,土层薄,主导产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及杂粮),产业结构单一,又深受气候干旱和交通不便的影响,使它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面对这种情况,村民就有了两股分流,年轻力壮、头脑灵活的外出谋生,老弱病残、思想保守的留下来依然从事种植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积贫积弱,消磨时光。县委县政府为了帮助他们脱贫,也是绞尽脑汁、想尽办法,他们也曾尝试进行中药材种植,但由于干旱的影响,在某些年间出现绝收的情况,这使得村民们的致富信心倍受打击。除了自然因素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留下来的村民年龄偏大,思想观念比较落后,不愿尝试新鲜事物。但挖“穷”根,寻“穷”源,精准施策,才是出路。在走访了大量的贫困户之后,他们觉得帮助村民解决实际困难,唤醒他们生活的热情和致富的信心,是目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谢素平与工作队一起多次同村委会研究,与镇委镇政府协商,完成村组道路硬化1.214公里、扩宽改造村组道路2.4公里,让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解决了人畜吃水难的问题;了解贫困户的心声,从教育、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入手,使整个鼠山村脱胎换骨,整洁如新。
每至逢年过节,谢队长都会带领帮扶人员对贫困户一一进行走访慰问,他们为贫困户送上麻花、大米、食油、月饼、对联、年画等慰问品和慰问金,将关爱与温暖送到困难群众的心坎上。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目睹这一切的村民们深切感受到党的牵挂和关爱,感受到扶贫工作队的真情实意,感受到发自内心的温暖。他们对工作队从质疑到信任,从疏远到亲近,扶贫工作深入人心,成效初现。
攻坚克难首战告捷
2019年年底鼠山村要实现整体脱贫。面对这个艰巨的任务,新任命为鼠山村扶贫第一书记的谢素平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他想到任命时领导对他的嘱托:“鼠山村地处偏远山区,气候条件差,环境恶劣,扶贫工作难度大,你要做好思想准备,咱们要尽最大努力,争取在2019年年底实现鼠山村整体脱贫。”时间紧迫,任务繁重,责任重大,谢素平感到似有千钧之重压在肩头,但他不能退缩,不能辜负领导重托。
产业扶贫是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也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支撑。谢队长认识到:没有产业,扶贫就没有强有力的后盾和力量,难以实现真正的脱贫。按照计划,鼠山扶贫坚持“长短相结合”的原则,重点发展马铃薯、党参、黄芪、当归等优势产业,同时发展蚕豆种植等特色产业,确保贫困户短期实现增收,长期稳定致富。
鼠山村紧邻鸟鼠山,南山坡上,阳光充沛,草木繁盛,灌木丛生,是天然的林牧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凭借自然优势,鼠山村一直有从事上山放羊的传统。谢队长紧紧抓住这个特点,在脱贫户每人享有一定的扶贫产业资金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利用好这笔资金,让它成为贫困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帮扶队鼓励贫困户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发展牛羊养殖业,在通过贫困户代表会决议后,成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让有能力的人替他们养牛或羊,而贫困户们则每年参与分红。针对这一措施,村支书担任监督人进行监管,签订协议,确保政策落实到位。这个项目的实施既解决了贫困户年老体弱,劳动能力差的问题,又较好地利用了这笔扶贫资金,保障贫困户的长期收益。
鼠山村干旱贫瘠,传统的马铃薯品种产量低、抗寒抗旱能力差,谢队长积极与省农科院以及农科所宣传部对接,对马铃薯品种进行更新换代。帮扶队与农科院专家经过多次考察,仔细斟酌,反复比较,在去年春耕时节,试种了100多亩马铃薯新品种,新品种长势喜人,预计增产30%以上,这使得村民对此马铃薯品种充满信心,计划今年在全村推广。
倾注心血情满鼠山
面对村里种植难度大、种植劳动力成本高的土地,谢队长走村入户,积极劝说农户进行土地整修,并在2018年,对鼠山村3000多亩土地进行整修。土地整修的完成,一方面鼓励从土地中解放的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家庭收入;另一方面为以后进行大规模机械化种植,实施土地流转打下坚实基础。这项措施在总体上进行“双管齐下”,促进了双丰收,彻底改变了农民“二牛抬耕”的落后局面。
行至一处山坡,谢队长停了下来,带我们来到山坡种树的地方。为了巩固土壤,减少土地流失,谢队长专门在山头种上了松树。“去年我们在这片山头上都种了松树,这种松树比较耐旱,成活率高,一旦这些树全部成活,山头将到处是一片绿油油的景象,除此之外,我还争取到镇上精品绿化点400亩,发动群众完成村级面山绿化植树150亩,退耕还林80亩,生态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谢队长说到,他仿佛看到三五年后,这里绿树如茵、碧叶生辉、青山绿水的美好场景。
脱贫摘帽再谋新篇
经过两年多坚持不懈的努力,2018年底,鼠山村贫困发生率已经降到10.32%,现在还剩13户34人需要兜底帮扶,计划于2019年底实现全部脱贫。而目前的任务就是巩固扶贫成果,持续产业帮扶,防止那些基础薄弱的农户返贫。谢队长讲到:“鼠山扶贫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胜利,但离2020年决战全面小康还有一段距离,扶贫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形成坚不可摧的合力,誓为鼠山村的扶贫工作奋战到底!鼠山贫困一天,我们就为鼠山脱贫奋斗一天。”是啊,谢队长和他的队员们坚持工作热诚、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用坚定不移的恒心和信心,锲而不舍地坚守在精准扶贫的工作岗位上。
就在团队返回扶村委会的途中,迎面而来的村民热情地同谢队长打着招呼,“谢师傅,忙着哪,有空来家里坐坐。”“谢队长,帮忙推销一下蚕豆。”他正应接不暇,又接到一个电话,县里扶贫督查组下午要来检查。“今天不能早点送你回去了。”他无奈地冲笔者笑笑,“我们经常是这样,不仅没有周末,督查组也随时会来检查,有时走到半路,又得返回。”下午六点多,县扶贫督查组的工作人员赶来,进入贫困户,实地调查了解扶贫工作的贯彻落实情况。“国家政策好不好?”“扶贫队的工作细致不细致?”督察组的工作人员一一询问。“好着哩,好着哩。”刘志亮、李彦虎两位憨厚朴实的农民没有过多的溢美之词,但字字铿锵有力、悦耳动听、掷地有声。
未雨绸缪,规划鼠山蓝图。
说到今后的发展方向,谢队长讲到:“我马上就要退休了,鼠山村的工作可能是我工作的最后一站了。我希望在我退休的时候,能带动鼠山村全体村民脱贫,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为自己的工作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给鼠山村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我打算先把鼠山村的环境建设好,现在好多人都外出打工,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村里太落后。我想着先把村里的村貌改变一下,把绿水青山建设好,再开发‘金山银山’,在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生态,借助大禹导渭、鸟鼠同穴的传说,依托鼠山村美好的自然环境,发展乡村旅游业,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只有村里的环境好了,才能留住人,留住乡愁。我相信鼠山村的明天会更美好!”
尾声
当团队离开的时候,夜幕四合,天上星星斑斑点点,村里灯火通明,构成了一幅天地美景图。人们三五成群,或聊天唠嗑,或消遣娱乐,儿童在村里文化广场上嬉戏打闹,一派安乐祥和的景象。目睹这一切,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又在笔者耳边回响:“人民群众所向往、所追求的美满幸福的生活,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笔者在心中默默念叨:愿鼠山村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越来越幸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898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