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书等新型阅读媒介涌现,实体书遭到了巨大的挑战,人们的阅读习惯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书店也不断经历着变迁。在这样一个新潮事物不断涌现的时代,传统事物仍旧默默地守护着自己的一隅。为了探究新旧两种文化如何在新时代碰撞交融,苏州大学文学院“古籍文化与新潮文化的碰撞”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选择了位于苏州古城的两家典型书店——钮家巷的文学山房书店和平江路的猫的天空之城书店,进行实地走访和对比。
文学山房书店的牌匾
7月7日上午,天气凉爽,带着点微风。实践团队的队员们早早地来到了以庞大的古籍藏量闻名的文学山房书店。文学山房书店藏身于古色古香的苏州传统小巷——钮家巷。书店面积不大,却是一片闹中取静的宝地。未踏入店门,就能看见整屋子的书架,上面整整齐齐地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书籍。再深入店内,只见两旁的书架上详细地分类存放着许多古书,古书虽旧却保存完好,颇具历史气息。
在对文学山房书店进行了大致的参观后,队员们分工进行考察。首先,为了了解文学山房书店的知名度,团队队员彭冉昕同学对书店附近经过的行人进行了采访,选择的对象涉及各个年龄段。通过简单的询问,队员们发现,不少当地居民和来往的游客对文学山房书店都有所耳闻,其中有人表明自己曾看到过报刊上对文学山房书店的报道,但对书店的具体情况不是非常清楚。
随后,实践团队的领队张璇同学对文学山房书店的店主,年逾九十的江澄波老先生进行了采访,询问了文学山房的历史。采访过程中,队员黄佳雯负责拍照记录谈话的内容细节。江澄波老先生气质沉稳、平易近人,非常友好地与队员们进行了交谈。“这家书店是我家祖上传下来的,传到我手上是第三代,到现在有一百二十多年时间了。”江澄波老先生说道,“我平时一直在搜集古书,搜集来之后,我就修复、重新装订,然后收藏起来。我干这个好久好久了,有七十多年了吧。”从江澄波老先生生动的叙述中队员们了解到,书店有着曲折的经历:由于各种原因,文学山房书店曾经有过一段时间的停业,但是江澄波老先生对古书的热情和喜爱难以磨灭,对保护传统文化一直存有使命感,于是仍旧义无反顾地选择了重新振兴这个老字号旧书店。
领队和店主江澄波先生交谈
如今,文学山房书店并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来访的顾客也有不少是在观光旅游途中出于好奇,但江澄波老先生并不会放弃自己对古籍书店的坚守,“书店是城市的‘眉毛’”他笑道,“没了它,也许不会怎么样,但总归少了点味道。”尽管交谈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实践团队的队员们都被江澄波老先生的言谈举止所感染,深深感受到了江澄波老先生对古籍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传承并振兴苏州旧书店的信念,不由得敬佩这位在新事物迭出的当下还能秉持本心的老先生。
经过第一天的实地探访调查,实践团队的队员们都有了不小的收获,通过对文学山房书店的访问,了解了这家古籍书店的深厚历史,窥见了苏州旧书店现状的一隅。苏州旧书店承载着苏州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它们散发出的历史醇香,氤氲在一条条姑苏古巷,感染着古城里的人们。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504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