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有云:“口者,心之门户,智谋皆从之出。”话语是心灵的展示,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能将人的思想更好的诠释。汉语作为中华民族的本土语言,承载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思想。为响应团中央推广普通话的号召,提高回族乡孩子们的普通话水平,安徽师范大学“一缕阳光”赴淮南古沟回族乡“诗系童真 民族有爱”爱心支教团队于7月14日开展普通话教学。
推普攻坚,抒华夏文字情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中国地域辽阔,各地方言不尽相同,淮南话是深受中原官话影响的江淮官话,介于两者之间。在支教活动开始之前,团队队长就前往淮南古沟,采访当地居民,走进集市,深入了解当地口音问题。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团队发现,随着后期大量移民的迁入与主流方言的演变,原先标志着淮南话属于江淮官话的最显著特征——入声,已经脱落。据团队副队长崔文瑞介绍,在与当地人民的交流过程中听出,当地方言中存在平翘舌音不分以及“hu”“fu”不分等一系列问题。为纠正蔡庙小学学生的普通话发音问题,助力于推普攻坚,团队决定针对淮南地方口音,开展普通话教学课程。“这个字读什么?不对,是‘zi’不是‘zhi’”,志愿者在课堂上细心地找出普通话中容易出错的读音,结合当地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耐心地教授孩子们正确使用普通话。
妙语连珠,读趣味绕口令
绕口令是我国独特优秀的语言文化,由于语言类知识枯燥难懂,团队队员们采取趣味教学的方式,将绕口令融入课堂之中,让同学们在寓教于乐的情况下,通过读绕口令,纠正自己的发音。“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针对淮南话中平翘舌音不分的问题,志愿者们进行着重讲授,细心地为每一个孩子纠正口音。
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为进一步推广普通话,纠正学生们的口音,团队队员们举办了绕口令大赛,使普通话练习变得更有乐趣。大屏幕上是老师提前准备好的绕口令,同学们争先恐后的举手,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在一遍遍地练习中,学生们的普通话也变得越来越标准。
国学诵读,承传统汉文化
汉语,华夏五千年来所赖之发声,它不仅仅起着传音递意的作用,还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介质。学好普通话是对外交流日益频繁的现代社会的基本要求,而要领会中华文化长久以来的精神内核,不仅要正字正音,更要对汉语进行深度的理解与掌握。因此,志愿者们带领蔡庙小学学生进行了国学经典诗句的诵读。
据团队队员介绍,不像教学普通话那样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乔老师先通过带领学生们想象诗中之美景,领略了中华文化之奇妙,再从普通话发音、语速、语调等方面教授朗诵技巧,使学生们在普通话训练中学习朗诵技巧,在朗诵中锻炼普通话,领略汉字之美,实现双赢。
许多队员感慨,普通话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期间需要多加练习,在练习中不断进步。夏日清风下,一遍又一遍的童声诵读,展现了汉语的魅力。我国是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推广普通话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希望通过此次教学,孩子们心中将永远留下关于普通话的痕迹。
汉字,言于表,更发乎情,源乎心。新时代背景下,每个人都需牢牢掌握民族共同语。普通话作为民族和地区间沟通的桥梁,是当下国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国家发展与进步的强大动力。团队希望通过此次普通话教学,能助力于推普攻坚,促进古沟地区经济发展。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371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