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6年起,国家已经公布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秦建县的金华市作为一个拥有丰富地方文化的地级市,独享2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婺剧、金华火腿腌制技艺等名扬四海。依托如此绚烂多彩的非遗文化,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钟灵金华,拾遗婺州”暑期实践队致力于通过一系列宣讲活动,激发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年轻一代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增添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图1:实践队全体成员集体照 拍摄:李雨阳)
实践初试水,非遗首开花
7月3日上午,第一场宣讲活动在金华市婺城区柳湖花园展开。本次宣讲会特意邀请到了“新狮芙蓉婺剧团”为社区居民表演婺剧和金华道情节目,花旦婉转悠扬的唱腔在柳湖畔唱响,其中蕴含着万千柔肠;道情婀娜多姿的舞蹈和清脆响亮的演唱,展示着金华人民千年智慧的结晶。实践队员们在桌上笔走龙蛇,展示着书法的魅力,为炎热七月添上几缕墨香;手指穿插在竹条之间,独特的编织技法,体现着生活的艺术;剪刀划过纸间,弯曲盘旋,创造出头脑中最真实的想象。这些项目都在居民中间受到了热烈的欢迎,赢得了阵阵喝彩声。
本次宣讲活动走入柳湖社区,将金华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直观地展现在居民面前,通过互动演示,增强了居民们对非遗的兴趣度与认知,为后续活动的开展打下基础,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及贡献力量。这次的活动引起了柳湖社区的强烈反响,在他们的邀请下,实践队员们于5日上午再度奔赴社区,为更多的居民们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演出。“你们以后还来吗?”,一位老爷爷这样问道,“当然当然,以后有机会我们还会再来的。”一位队员回答道。这是对实践队活动最好的鼓励,非遗真正走进了更多居民们的心中,而不只是纸上谈兵。
(图2:实践队队员在柳湖社区进行宣讲 拍摄:顾佳瑜 金梦)
无惧风雨,我们在路上
迎来了开门红,实践队满怀信心地前往了宣讲第二站——浙师大社区。但天公不作美,大雨倾盆,豆大的雨珠砸在了队员们的身上,当大家徒步来到与社区负责人联系好的流动摊点时,所有人的身上都或多或少地“挂了彩”。雨水阻挡不了实践队员们前进的脚步,大家一到达场地,便认真地开始了前期准备:桌子上的雨水被擦去,非遗展示产品整齐地罗列在桌上,旁边是非遗小知识的宣传册。
大雨模糊视线,路上的人行色匆匆,但队员们向每一个来到摊位前的家长和孩子们展示了如何编织东阳竹编中的小竹篮,如何剪出一张张优美的窗花,并向家长们介绍了实践队的寻宝活动,号召家长们于周末空暇之时,带上孩子,一起走进古子城,去感受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图3:实践队在浙师大社区进行宣讲活动 拍摄:顾佳瑜 金梦)
实践队的一小步,宣讲的一大步
“宣讲不应该只局限在社区里,我们实践队的活动主要面向青少年,我们应该把更多精力放到教育机构等孩子多的地方。”队长李慧丹在一天的总结会议上说道。顺着这一核心思想,实践队接下来分两支小分队分别前往了博文教育、金话筒等教育机构,真正走到了青少年们的身边。在教室里,队员先上台为孩子们讲解了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为他们介绍了金华当地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动活泼的一问一答模式勾起了孩子们对非遗的好奇心,而队员们亲手编织得竹篮的呈现让教室里热闹得气氛达到了顶点。
队员一边下发宣传手册,一边指导孩子们填写调查问卷,遇到疑惑或者不清楚题干问题的地方,孩子们会举起他们热情的手来向队员们求助。在与孩子们的对话中实践队员或多或少了解到孩子们目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在博文有一个小朋友很认真地对队员们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大家的,如果我们不保护的话,我们的遗产就没有了。”这句话触动到了我们的心底,似乎所有的疲惫在这一刻消解,因为队员们所有辛苦的付出在这一刻开花结果,保护非遗的思想镌刻在了孩子们的脑海中,他们会以守护非遗为自己的责任。
与此同时,实践队队员也与教室内的老师进行了一次简短的访谈,就孩子们以及老师自身对非遗的了解情况做了一个了解,这些为后续调研报告的撰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走出博文和金话筒的那一刻,所有的宣讲圆满落幕。从社区到教育机构,这是实践队的一小步,这也是我们朝着自己的目标迈出的一大步。
(图4:实践队队员在教育机构内宣讲 拍摄:顾佳瑜 金梦)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是金华市一张靓丽的“名片”,显示着金华千年深厚文化的积淀,是金华人民智慧的结晶。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坚持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巩固我们的文化发展的成果。非遗作为文化发展中一个不可忽略的环节,需要我们去继承和发扬,青少年作为发展和传承优秀文化的主力军,更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实践队队员们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向青少年们宣传金华本地的宝贵遗产,让他们脱离纸上谈兵,深切进入非遗,亲近非遗,更好地感受它的价值所在,坚定青少年们的文化自信。
对于非遗的未来,实践队满怀希望,因为文化自信深藏我们心中!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196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