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洞位置处于豫、冀、晋三省交界处,素有“鸡鸣一声闻三省”之说的牛岭山村下方。它是红旗渠水工、建筑和自然景观结合最为精妙的地段,也是红旗渠建设最艰巨的地段。七月中下旬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赴红旗渠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林州实地考察,观赏景色,了解青年洞修建的艰难过程。
在“天然氧吧”中行走
从青年洞的主路口廊桥出发,廊桥的整体形态如山间舞动的红飘带,是红旗渠精神的升华。随后走了不久,遇见了一个小推车的雕塑。在导游的讲述中,我们了解到红旗渠的建成是林县人民用小推车推出来的。林县人民从春天推到冬天,,从山下推到山上,推出了盘山一条红旗渠。原本农家种地用的普通生产工具,成为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种象征。青年洞景点中有许多的树木,行走在这里就像在天然氧吧一样。又走了一段路程后,到达了虎口崖。在当地人民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修建红旗渠的时候,山崖上时有因炮被震得松散的石头掉下来砸伤修渠民工。为了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需要有大智大勇,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人腰上系大绳,下堑除险。除险队长任羊成带着他的伙伴们,像腾飞于苍穹的雄鹰,在崖上荡秋千,飞荡数次,才能荡进虎口,除掉险石,人们称这种举动叫“虎口拔牙”。实践团听后十分敬佩工人们的勇气。在快接近终点时,我们看到了在陡峭山坡上的神工铺,当年修渠民工居住的地方。由于当时修渠民工多达三四万人,漳河沿岸村庄又少,修渠民工没有住房,就住宿山崖,山崖住满了,他们就搭席棚,打地洞。常年顶风冒雪,抗严寒战酷暑,度过修建红旗渠的艰苦岁月。他们不但毫无怨言,还在崖壁上留下了豪迈的誓言:“崖当房,石当床,虎口崖下度时光,我为后代创大业,不修成大渠不还乡”。
观看人文表演,体会修渠艰辛
凌空除险是当年修渠民工为了在悬崖峭壁上开山放炮,去除险石而独创的一种高空作业法。羊工出身的任羊成和三十多名身强力壮的民工,组成凌空除险队。一群腰系绳索,在悬崖峭壁间飞来荡去的除险队员成了红旗渠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现在,青年洞景区由当年的“除险英雄”现已年过七旬的任羊成亲自指导训练的小伙子,给我们带来原汁原味、惊险而又精彩的表演。观看表演后,我们更能感受到当年修渠民工的勇敢和修渠的不易。还有一项人文表演是“铁姑娘打钎表演”这是以红旗渠铁姑娘的故事为原型所创作。四人抡锤一人扶钎。实践团也在此抡上一锤扶上一钎,体验了当年铁姑娘和男同志一起抡锤打钎,开山放炮,顶起半边天的感受。
抵达终点,感概颇多
走了两个多小时的路程,实践团抵达了青年洞,都累的气喘吁吁。只是走就这么累,更能想象当年的修渠工程是多么艰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不仅影响着林州人民,也同样影响着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将秉承这种精神,努力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
团队负责人:胡栩源
本稿撰写人:芦盈盈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133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