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好工业遗产,就是保护好自己的根。”郭崇喜说。市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主任郑荣均认为,十堰的三张名片——武当山、汉江水、汽车城,前两张已经被世人熟知,唯独“汽车城”这张名片还不是太响。
2019年7月7日星期日,骄阳似火,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溯源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大岭路东风悬架弹簧有限公司老厂区旧址,回顾上个世纪曾经辉煌的,举全国之力打造的二汽分专业厂。见证他昔日的壮阔与今日被人遗忘的凄凉。
图为东风悬架弹簧有限公司大门处。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林浩坤 摄
进入厂区内,映入眼帘的是与现代化工厂格格不入的景象,看着满地的钢材,看着厂区玻璃的碎片,看着工厂大门上锈迹斑斑的铁锁……我不禁陷入了沉思,1996年,悬架弹簧厂成立,它承载的是老一代二汽工作者们建设二汽的满腔热血,饱含了一代建设者的回忆与青春。看着这些原始的生产设备,看着简陋的员工宿舍,看着那泥土路……在段峥嵘岁月里,员工们秉承“艰苦奋斗,砥砺前行”的东风精神,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他们将自己交给了东风,交给了国家,条件的艰苦不能磨灭他们心中的那一团火,因为他们坚信,这一份努力,一定会结果!
图为悬架弹簧厂老厂区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天宇 摄
接着,我们来到十堰市内为数不多的老建筑——干打垒,经行参观调研。
位于北京南路,紧邻着茅箭区实验学校的一栋三层土楼,隔绝了外界的繁华,犹如闹市中的一座孤岛。位于北京南路一处“干打垒”建筑,建于1969年,曾是“二汽”职工宿舍。
77岁的李安德是“孤岛”的坚守者。他说,这里曾是1969年北京三建公司为“第二汽车制造厂”(以下简称为“二汽”)援建的职工宿舍,是十堰为数不多保存至今的“干打垒”式建筑。
李安德回忆,当时十堰山高路远交通闭塞,人员、设备只能先走水路,从丹江口码头下船,然后用汽车运送到郧县(今郧阳区),再靠人力运送到十堰。最初,建设者只能睡在芦席棚里,后来才有使用“干打垒”修筑的宿舍。
图为队员前往“干打垒”。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佳欣 摄
初到十堰,建设者们背井离乡,来到这小山沟内打拼,他们经历了什么,克服了什么,我们这一代人也只能凭借历史文献大致了解了,但从这“干打垒”看来,他们一定是历经了千辛万苦,才有了现在的“汽车城”。
如今,李安德居住的土楼因为年久失修,已成为危楼,随时都有坍塌的危险。但李安德并不愿意离开,对他来说,这座土楼,有他的记忆,更代表着这座城市的历史。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1929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