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岭南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大风车”乡村振兴社会实践队来到湛江市遂溪县岭北镇调丰小学,开展为期10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期间,“大风车”社会实践队在为调丰小学同学们传播知识和文化的同时,聚焦调丰村基本公共服务及设施的基本情况,进行走访与访谈,获得数据和文件,希望可以通过实践队的力量助力调丰村乡村振兴。
服务设施振兴:发展趋势良好,争取早日走向新农村
“大风车”社会实践队在探索调丰村基本公共服务及设施情况的过程中,成功走访村委会、镇卫生院以及镇人民政府,并对调丰小学校长进行访谈,获得了相关数据和文件。
实践队了解到,交通路况方面,调丰村全村已基本实现道路硬底化,在县道687旁设有出村交通站点。广电网络方面,村内广播喇叭主要用于召集会议、预警播报等;信号和4G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在医疗卫生方面,村内设有有三个卫生服务站,具备多种基本医疗设备。文化体育方面,调丰村建有综合文化站、电子阅览室、老人活动中心以及文化戏楼大舞台等。公共服务方面,调丰村委会建有村公共服务站,开展“一门式一网式”服务模式等。公共教育方面,调丰小学现任校长程侯鑫表示,2018年政府给予学校经费300750元,给予家庭经济困难的特困生补助每人每年3000元、贫困生补助每人每年500元。
尽管在建设和管理的过程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但调丰村的新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发展趋势良好,一定程度上满足村民部分生活和发展需求。调丰村的乡村振兴工程还需继续加油进行,争取早日走向新农村。
生态环保振兴:垃圾分类进校园,推动乡村绿色发展
为了弘扬绿色发展理念、增强调丰小学同学们的生态环保的意识,7月17日,“大风车”社会实践队组织各班开展“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的主题班会课,同学们了解到“什么是垃圾分类”、“为什么要垃圾分类”、“垃圾桶标志”、“垃圾分类小知识”四个方面的小知识。“垃圾分类”主题班会课寓教于乐的课堂形式,大大地吸引了同学们的兴趣,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够通过这节既有趣又有意义的班会课,真正做到“垃圾分类,从我做起。”
当天上午,岭南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兼“大风车”社会实践队指导老师孙忠利、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于晓艳亲临调丰小学,为实践队提供指导的同时,还为调丰小学同学们科普了垃圾分类的知识,还精心地为同学们准备了游戏比拼环节。于晓艳教授表示,希望能够通过垃圾分类普及进校园,更好地辐射到学生家长以及调丰村全体村民,从而推动调丰村生态绿色发展。
人才文化振兴:下乡传播知识,为学生打开一扇窗
“大风车”社会实践队通过十天的支教活动,除了开设语数英三大主科外,“大风车”社会实践队还为调丰小学的同学们开设了丰富的第二课堂,包括话剧、舞蹈、书法、音乐、朗诵、武术等课堂,旨在丰富学生们的知识,培养其兴趣爱好,开拓其视野,为孩子们打开一扇窗、传播大学梦。。
“这几天的支教让我对调丰小学的孩子们和他们的生活环境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接触,这些孩子活泼、聪敏,虽然他们很调皮,但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使他们好学。”实践队的陈荟华小老师分享道,“在与他们的交谈中,我逐渐明确教学目标和方式,对未来的支教充满信心。”
“我最想感谢的人是老师,他们教会我很多有用的知识!”学生们在分享自己最想感谢的人时说道。“这里的孩子们所接受的教育较为落后,尽管短短的十天时间,我们能为孩子们做的东西不多,但我们希望我们的到来能为他们打开一扇窗,让他们接触更多新的文化知识、体会感受大学梦。”实践队队员们在十天支教时间里,为实现这一目标不断努力着。
心灵精神振兴:关爱留守儿童,需要陪伴与关爱
据悉,这里的孩子们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平日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而爸妈常年在外打工,部分留守儿童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因此“大风车”社会实践队除了为孩子们传播知识外,面临的一大挑战就是如何“攻破”孩子们的“心理障碍”,促使他们快乐自信地成长。
“我喜欢和老师待在一起,我不喜欢回家,家里一点也不好玩……”当被问到为什么喜欢和老师待在一起,一位腼腆的小男孩如是说道。有的孩子平日不敢和老师交流、不敢和同学玩耍,很不自信。意识到这一现状后,实践队的小老师们会陪伴孩子们一起聊天、玩耍,也陪伴他们一同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虽然实践队队员们只是孩子们人生之旅的“过客”,但大家都希望通过这短短一段时间的陪伴,孩子们的观念会有所改变:他们不是“留守儿童”,他们都是有人关心、陪伴与关爱的,而大家一直都在他们身边。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1794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