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渐白,炎日还是照旧斜射操场,早晨的光永远是温暖的,因为这是一天的希望开始。虽然日头比前些日子还烈,但我们仍充满喜悦准备调研之需。
我们还是分两队,从学校出发,分别赴背岭和瓦厂。
从学校到背岭,还是蛮远的,要走过两条街,然后穿过一山岭,所谓背岭,大概就是在山岭之阴。一路上,所见之物都是满新奇的。这一次调研,见证了龙眼的成熟。饱满的龙眼,挂在树枝上,似乎一直在拉扯着树枝,扑向我们;青绿的番桃,泛散着果香,似乎诱引着孩童摘取;社头的榕树,被系上红色,承载着多户人家的祈愿。
从学校到背岭,共走了40多分钟,虽然路途长,但是在路上的时光依旧惬意。从植物种类谈到果实酸甜,从太阳谈到河流,从学生谈到社会,一切看上去没有联系,但这才是真正的恰聊,此所谓李温陵“亿者多其中”也。
到了瓦岭后,这次村民的信任度比之前高了许多,也许是因为这次村民都知道了我们为白马小学支教老师。在这次调研采访中,遇到了一位老妇,这位老妇已60多,但仍然上山砍柴。我们遇到她时,她背上背着一捆薪柴,这薪柴并不少,当我们帮她从背上卸下来时,并不容易。在采访中,这位老妇非常热情,把身上兜里的百香果全给了们,刚开始我们试图这拒绝,但是老妇捧着水果,全问了一遍,虽然我们都拒绝了,但还是硬让我们收下。果子并不够分,老妇又到果地摘给了我们,那时我们非常感动。在后来的采访中,老妇向我们倾诉了当地的扶贫问题,在听了老人的一番倾述后,深深体验到了“天高皇帝远”的俗言。虽然老人所倾述的很多都是扶贫,低保问题,但我们并没有拒绝她,因为也许我们是唯一能倾听她的人。在采访完后,老人便带我们到其家中取水,老人家中只有她老伴陪她,儿子外出打工,一般到年底才回。老人家里打扫得很干净,很简洁,家具很少,但是摆放整齐。老人先带我们去厨房,但是知道我们想取没经过过滤的水,又冒着炎日带我们到水井。水井看上去是近几年才挖的,但是老人说这口井是民国时代挖的,水至今仍然用着,而且一直都很干净。老人说,这口井要到下午时候才会满出水,问是否下午来还,下午可以带我们再来取。但考虑到下午还去其他地方,就回答说下次再来取。老人知道我们下午和日后可能忙后,便让我们现在这里等等。当时我们并不知道老人要做什么,只见其走回家,大约过了六七分钟,老人拿着一个竹竿,一条绳和一个水桶,我们便顿然明白了老人下一步怎么作,取水中,老人并不让我们参与,都是由其帮我们开井盖,取水。在整个交谈和取水过程中,老人的热情使得我们全程感动和怀揣着感激,也许是上次的调研吃了许多闭门羹,或是此次遇到的这老人的热情和淳朴的心感动了我们。但不管怎么样,在这个过程中,老人给予的馈赠和帮助是我们调研队不能忘记的。
回去过程中,天下起了小雨,一路上,撑着伞,踏着水,一边谈笑,一边赏景,一副惬意人物美景不差天上宫殿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1740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